鲁迅美术学院作为我国较早开展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其艺术设计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以创新实践、跨界融合、服务社会为导向,通过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等方式,将研究生培养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形成了“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探索研究生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实现应用推广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不仅需要增强学生的美学感知与创意表达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产业实践能力。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鲁迅美术学院突出艺术设计学科优势与资源平台优势,构建了完整的教学实践路径和独特的培养体系,并透过课程建设、学科交叉研究与产学协同发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课程革新层面,鲁迅美术学院以解构传统教学方式、重构数字时代知识体系为突破口,采取创新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效能的系统化提升。以研究生通识课“空间艺术形态研究”为例,课程将传统物理空间研究拓展至虚拟场域,形成虚实共生的数字叙事逻辑。课程教学团队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字时代空间设计的基本思维,并通过算法辅助创意生成,训练学生思维与表达的融合能力。2024年末,课程教学团队联合广州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了“设计未来 未来设计”数智工作营,在行业专家的引导下,40余名研究生针对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等场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建筑方案生成、空间场景设计。工作营不但有效地实现了基础教学向实践应用的转化,同时也通过跨地域的院校交流,探索了建筑设计等领域新兴技术的形成和介入路径。 学院艺术设计学科与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成效显著。2022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师团队提出了“数字媒体艺术五维衍生模型”。团队在研究生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创作模式因技术限制而形成的创作瓶颈,大量开展交互设计、元宇宙场景以及虚拟数字人开发等实践。相关成果获得法国INNODESIGN 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奖等百余项重要奖项,并在地方文旅项目中广泛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近年来,学院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激活了设计创新生态链,校企深度绑定成为常态。各院系与头部企业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使教学内容直接响应产业需求。工业设计学院依托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技术规范、用户痛点转化为教学案例,与行业共享新兴技术应用的经验,在教学中助力装备制造业升级。教学团队完成的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纯电动城际客车项目和智能掘进机井下集控系统工业造型设计项目,分别为企业创造销售额1.2亿元和1.4亿元的突出业绩。2022年,工业设计学院教学成果“以实践教学为基、借设计创新之力,探索产品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路径”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打造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下的艺术设计新模式 鲁迅美术学院自扎根东北以来,始终坚守着用艺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鲁艺传统。鲁美的研究生教育更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目标,力图通过产学研协同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艺术力量。2025年6月,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召开毕业设计专场发布会,集中展示了2025级硕士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融入现代科技,将传统染色技术与智能面料结合,向社会展示了服装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的技术路径,为辽宁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艺术动能。 文旅产业是东北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鲁迅美术学院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高等艺术学府,在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地区文化品牌建设、区域软实力强化做了许多努力。2025年,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团队经过数月的调研,在研究生导师课上利用人工智能和参数化设计等手段,带领学生对沈阳文旅的部分周边物料进行了设计优化,并于7月向沈阳市政府部门提出了《关于持续开展沈阳文旅物料设计工作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批示。《关于持续开展沈阳文旅物料设计工作的建议》提供的一款文旅书签设计方案被相关部门采纳,随录取通知书发放给了45所驻沈高校的18万名新生,获得了广泛好评。 东北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但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同质化开发、活力不足等问题。鲁迅美术学院师生积极将艺术创新融入乡村建设,为东北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了艺术动能。实验艺术系以“尊重传统、艺术赋能”为原则,组织学生在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太子岛村对乡村闲置空间进行改造,创作了数件装置作品。师生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首届“太子岛大地艺术节”。艺术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当地崭新的一张文旅名片。 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取得新突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其持续改革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这种驱动力渗透在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学科交叉与平台实践等多个层面,推动教育体系不断进化。2024年,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了“智链共创”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生创新培育模式研讨会,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的专家以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创新路径为切入点,共同围绕新兴数智技术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2025年,学院举办了设计创新发展大会,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升级需求及行业发展热点,展开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研讨。 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革新,正使研究生群体成为连接艺术创意与产业变革的纽带。学生用技术激活乡村景观的现代表达、为工业生产附加美学价值、以可持续理念探索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些实践不仅回应了社会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追求,还透过艺术干预技术,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更新,而是以创新思维为内核、以跨界协同为路径、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革新。面向未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鲁迅美术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兼具艺术敏感度与技术洞察力的创新人才,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艺术设计学科的独特价值。 (金常江 刘洋 张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