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星期四
踏歌起舞 照亮文化传承之路
—— 烟台大学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探索实践
姜琦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艺术领域的一颗明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并自觉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力军。一直以来,烟台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重实践、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综合类大学艺术类学生教育培养路径,创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策略,踏歌起舞,照亮文化传承之路。

  确定目标思路

  梳理育人目标。中国民族民间舞源远流长,是民族情感与生活体验的鲜活体现,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入教育教学,既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助力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为此,烟台大学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构建起“严抓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建设、国际合作培养、产教融合实训、思政育人与实践”的人才培育体系,以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例如,联合烟台市文化馆共同开展“海阳大秧歌”保护、传承工作,共建教学研究基地,研究民间传统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形式,传承、发扬民间传统艺术,培养高水平、多元化的“海阳大秧歌”应用型艺术人才。

  强化教科研力度。强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烟台大学多举措强化教科研力度,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构建“3+10+N”人才工作格局,加强优秀人才引育,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鼓励教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升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水平。例如,积极搭建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和学术研究,力争在科研成果上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联合主办大型原创红色舞剧《地雷战》专家学术研讨会、“建设文化强国视域下山东诗乐舞的传承与影响力研究”课题研讨会等会议,梳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传承的思路,为开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局面贡献力量。

  创新教学策略

  创新“艺术+思政”的教学形式。艺术教育既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又有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功能。烟台大学坚持“守信、求实、好学、力行”校训,把握艺术教育内涵,积极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新形式,把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创新打造“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堂”。例如,以科研成果为依托,以公开教学和艺术知识普及为主要形式,通过讲解式的演出,以艺术为媒演绎中国故事,让学生在深刻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的同时,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开展“艺术+思政”的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活动,能够推动思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考方式,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及转化。烟台大学举办以“以艺润心,向美而行”为主题的艺术月舞蹈教学展示活动,师生用娴熟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向观众介绍了不同民族的基本韵律,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之美,还通过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成立儒风舞韵支教团,以“传承儒家文脉,点亮美育之光”为宗旨,深入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乡村学校,分析体现儒家文化的舞蹈《礼仪之邦》,以舞蹈为载体传承儒家文化,使“儒风”更添温润、使“舞韵”更具深意,让青少年在艺术的熏陶中健全人格、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使文化的种子真正在乡村扎根生长。

  丰富实践活动

  坚持以演促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对舞蹈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中国民族民间舞优秀人才既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创新推动能力,能够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烟台大学全力构建艺术教育实践模式,以“学习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示范结合”“讲台与舞台结合”为思路,以演促学、演教融合,通过排演作品丰富学生的舞台积累,提升艺术品格,教师带领学生演绎经典,为师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搭建了平台,引导广大学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实践中牢固树立艺术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传承民族文化。例如,大型红色原创舞剧《地雷战》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播出并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青年国乐团民乐舞台剧《烟大学子乐游记》,通过民乐合奏“舞台剧化”的形式,将思政教育情境化,通过民乐舞台剧让学生和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民乐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双向激活。

  坚持以赛促教。比赛作为一种外在的反馈系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主动开展循环式的学习,实现自我提升。烟台大学在积极开展校内专业舞蹈比赛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及文艺展演活动,用竞赛的形式检验舞蹈课堂教学成果,提升舞蹈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的技能水平与编创能力。

  拓展服务体系

  深耕校城融合。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烟台大学深入挖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产业建设、文化发展需求,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与特色产业互促互进、协同发展的路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烟台市各大文艺演出活动,服务国家和城市文化战略需求,依托更多的艺术实践与烟台城市文化发展深度融合,让美育之花常开不败,让艺术的力量持续“向美而行”。

  坚持校城协同。持续提升服务地方工作水平是烟台大学的重点工作之一。烟台大学秉持“根植胶东、服务人民”的初心,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舞台实践,让学生在信仰中扎根、在艺术中蜕变、在实践中破茧,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情感共鸣”。例如,与海阳市政府部门、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共同打造大型红色原创舞剧《地雷战》,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为主要艺术表达手段,生动展现了胶东人民在面对外强侵略时的骁勇善战,深情讴歌了齐鲁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屈斗志与家国情怀。

  未来,烟台大学将始终坚持“立足烟台、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思路,以齐鲁文化为根基,持续创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凝聚青春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姜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