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变迁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张家界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创新教育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和激发办学活力为目标,以培养“通识素养宽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创新教育发展,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地方旅游性支柱产业企业对接文旅融合、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走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张家界学院“应用型、创业型、区域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学校将产教融合纳入《张家界学院2025年教学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专业内涵重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重点推进“2.5+0.5+1”(2.5年校内学习+0.5年专项实训+1年企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以“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和“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学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融合+”“低空经济+”六大学科专业集群,助力张家界市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外,学校还全面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点线面体”“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探索数智赋能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多元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路径。张家界学院通过“产业学院+创新研究院”双轮驱动模式与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译国译民集团和中望软件等企业深化专业构建内涵,打造以长沙科教融汇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的开拓技术转化通道,建设产教融合创新研究院,探索“数智商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及产业升级,形成多元产教融合载体,其中“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数智商创产业学院”已形成可借鉴的育人经验。 “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由张家界学院与科大讯飞合作创办,其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需求,构建“教学教研、创新创业竞赛、职业素养培育、实习就业布局、品牌建设”“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数智商创产业学院”则是张家界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将企业真实项目业务前置进校园,共同规划课程升级、“双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培养武陵山区域急需的“懂产业、懂数据、懂技术”的复合型数智经管人才。 聚焦就业能力提升,畅通就业渠道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资源配置,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2025年,学校着力打造新建实验大楼和创新创业大楼项目,为改革提供保障,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与实践中心,力争实现省级乃至国家实践教学平台突破。 强化实训实习的培养方式,加速校园智慧展厅建设与运营。学校运用当前新科技打造前沿技术展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对接优质企业资源,全力打通高质量就业通道,将企业融合的“招、培、就”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前沿企业HR进校作讲座、模拟面试等,让企业提前介入培养和选拔意向学生,实现双赢的发展目标。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产教融合基地集群。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程实训;打造人才双向流动通道,企业导师与教师并行,校企优势互补,有效打通“课堂—工作室—企业”的人才培养链路,为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新的平台,如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智游天下网络运营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张家界学院艺术学院与天门传媒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张家界学院文学院与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分公司、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还与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张家界日报社等成立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各专业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实践空间。 张家界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赢目标。 (周林 刘利华 宋科 蒋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