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石工程,承担着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承服务吉林省地方法治建设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特色,以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己任,立足新文科建设进程、回应社会发展中迫切的法治需求,构建立体化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以教铸魂、实践育人,扎实培养具有崇高的法律职业精神、扎实的法学知识功底、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在吉林省法治进步、经济振兴、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 夯实育人基础 法学人才培养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职责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法学人才。学院秉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着眼于国家、区域、行业的现状和需求,形成以校内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践“三个课堂”为基础的立体化法学育人体系,夯实法学育人基础。 夯实育人思想基础。学院召开法学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优化学科特色方向,理顺学科梯队人员,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加强精准建设,提升法学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发展。 夯实教科研服务基础。学院设有吉林省法治理论研究基地、长春工业大学法学研究所等校内研究平台、教学和实践平台,与省内多家实务部门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与实践教学基地。 营造法治育人氛围。学院举办“弘扬宪法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主题宪法日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法治校园。 坚持以教铸魂 高校作为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学院推动理论创新赋能法学教育,提高法学教学质量,打通以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环节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主体的“三个课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强化课堂教学。学院启动法律大讲堂系列活动,既紧扣时代发展需求又回应学生关切,既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政教育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学院开展“法学小讲堂——案例培养思维活动”,以线上推文形式进行案例描述与分析,帮助学生养成以法律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视角,增强学生网络案例意识,促进法学专业学习。 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学院秉持以赛促学强本领的理念,连续多年参加全国高校“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多次举办模拟法庭和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提高法律实践能力、锻炼法律逻辑思维、增强法律表述水平搭建平台。 注重实践育人 法学属于强应用性的学科,法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务实践。学院以校检、校院、校社合作为助力,构建“法律模拟实践平台、法律职业技能提升平台、法律社会实践平台”法律实践能力三级进阶平台,打造法治人才培育共同体,让“高校智慧”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为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注入动能。 深化校检合作。充分利用检察机关的实践阵地,推动校检人才的双向培养、法学理论的实践应用。与司法部门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共建“校检合作法学理论研究基地”“校检合作法治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共创法治人才培养新局面。带领学生到多家司法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直观了解检察院的工作,坚定学生对法治的信仰,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自觉成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志愿者,推动法治实践与法治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深化校所合作,搭建“模拟法庭”,以“实战+思辨”助力青年法学生成长。学院举办“法槌之声 律学共鸣”高校律所模拟法庭实战活动,律师担任审判长、审判员,学生独立承担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实战围绕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齐某某盗窃案”展开,展现了法律人的专业素养与思辨风采,激荡着青年学子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孕育着未来法治建设的蓬勃力量。 深化校社合作,将“三下乡”实践活动与普法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法学生的优势与特长,组织志愿者开展“反诈普法齐宣传,平安幸福筑乡村”法治宣传活动,“零距离”释法明理,将法律融入百姓生活,把法律送入农村,为有效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未来,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深耕“以教铸魂、实践育人”的立体化法学育人体系,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坚定法治信仰、深厚理论素养及精湛实务技能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朱豪杰 刘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