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星期三
湖北商贸学院
拥抱技术变革 探索英语专业建设新路径
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 王谷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围绕人才培养专业壁垒弱、人才培养方式陈旧的问题,积极推进专业改革。

  明确教育理念与目标

  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一直秉持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语言基础、良好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英语专业面临新的机遇。该技术在内容创作、翻译、数据分析等领域展现出高效精准的优势。在此背景下,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立足现有基础,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着力构建新型英语专业建设体系。

  打造专业建设特色

  多年来,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持续深入地探索和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模式。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该专业始终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已经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体系。

  在“厚基础”方面,英语专业特别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系统强化“听、说、读、写、译”等核心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突出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基础教学阶段就创新性地融入实践性课程,如“综合英语实训”“课外视听说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拥有“综合英语”“英语写作”等多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英汉互译”“日语”等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这些优质课程资源显著提升了专业建设质量。此外,专业还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宽口径”方面,英语专业注重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10余年来持续开设商务英语、翻译、英语教育三大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专业师资队伍大多具有跨学科背景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重实践”方面,英语专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在培养方案中严格把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和质量,确保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教育见习、企业实习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多种实践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求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课程创新和“教学相长”理念的深化实践两个维度。英语专业不断探索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信心。通过构建“教学相长”的优良学风教风,促进师生相互启发、协同成长,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

  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专业建设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建设仍存在提升空间,团队将继续努力完善育人体系,推动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深刻影响着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的未来发展,并使英语教师面临着空前的职业挑战。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传统教学模式遭受冲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迭代升级,内容创作、语言翻译及数据收集分析等传统英语专业领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指数级提升。这一技术飞跃对沿袭多年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倾向于依赖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各类学习任务,这种依赖性可能导致学习主动性逐渐减弱,以及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持续退化。具体而言,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削弱学生在写作构思、听力理解等基础语言技能上的训练强度,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扎实程度。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依赖还可能潜移默化地抑制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是英语专业的核心价值面临质疑。人工智能在翻译和写作等领域能部分替代教师角色,处理文本翻译、论文写作等任务。这使得英语专业的市场价值和社会认可度面临挑战。部分学生怀疑:既然机器能高质量完成工作,学习英语专业是否还有意义?这种怀疑影响着英语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处理海量的学生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成绩波动、行为模式等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如何确保这些涉及学生隐私的数据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许多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中的学术诚信边界认识模糊,不清楚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能引发的抄袭和欺诈行为的严重后果。因此,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教师认为,亟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技术使用伦理观,避免因不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而引发学业诚信危机。

  四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传统职能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主导者,逐渐转型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辅助的学习引导者。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认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素养,指导他们有效获取、科学筛选和客观评估海量信息,成为学生探索知识海洋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与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规划科学的学习路径。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这一转型意味着他们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必须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将其有机整合到日常教学中,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是英语专业发展受到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影响。一方面,社会对单一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市场供给远大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民英语水平的普遍提升,非英语专业人才的英语竞争力显著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英语专业人才的传统竞争优势。

  全面推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湖北商贸学院作为一所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始终秉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强调实践应用导向的教学转型。学院深刻认识到并始终坚持英语专业教育具有的持续性、相关性两大核心特征。持续性体现在英语的基础地位及语言技术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方面;相关性表现为在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育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此,英语专业自2020年起全面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线上教学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线下教学则重点强化师生互动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智能翻译系统应用、语言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项目式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在完善课程体系方面,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新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性优化,不仅全面夯实了英语语言文学基础课程,更创新性地融入了多学科交叉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界整合能力。新颖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同时创新性地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法律英语实务”“跨境电商运营”等跨学科特色课程,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知识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界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在构建评价体系方面,建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评估机制。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创新性地构建了涵盖语言基础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跨文化实践表现及综合素质发展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自2020年起,英语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学习通、希沃易课堂等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个性化学习诊断、智能化能力评估及多维度数据分析,系统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持续优化教学策略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强化教师发展支持。湖北商贸学院英语专业打造了一支教学技能精湛、年龄结构合理的优质教师团队,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33%,青年教师占比达40%。依托学院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全国性英语教学研讨会、行业企业实践培训,并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教育研究、课程思政及教学方法的专题指导。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教师展现出突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英语专业两名青年教师于2024年受邀参加在香港教育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2025年,一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外知名大学邀请,就教育技术创新主题进行学术论文分享,充分展现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效。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在湖北商贸学院的发展历程中,英语专业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持续创新。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英语专业将继续坚守“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原则,同时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拥抱技术变革,努力探索教育新路径。专业建设团队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评价机制,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懂技术、懂创新、有责任感的人才,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 王谷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