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疆教育沃土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以下简称“呼市蒙校”)以其坚定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实践探索,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壮丽篇章。 深植内涵 锚定教育发展方向 呼市蒙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为本、遵道笃行”的办学理念,结合地区特色,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升育人质量。学校精心构建了全面发展的“五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适应数智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养路径,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评课、定期教学检查以及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等多种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学校精心打造了“4363”教学操作模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与个性化支持,助力每一名学生成长与发展。 创新驱动 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呼市蒙校以“4363”教学操作模型为依托,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核心素养有效落地。“4363”教学操作模型是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自主构建的系统性课堂教学实践框架。该模型以“课程类型—课型结构—教学环节—学习方式”四维联动为核心,打通了从课程标准到课堂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高度统一。模型中的“4”代表4类课程教学模型,即语文“五步通文”、数理“情境探究”、文科“问题引领”和体艺技“五步精炼”教学模型,这些模型以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差异化、精准化的教学路径。例如,语言类课程强调语言运用与思维品质,数理类课程突出问题解决与科学探究,文科类课程注重社会理解与人文素养,体艺技类课程强化审美感知与实践创新。第一个“3”代表3类课型,即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学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为每类课型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模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6”代表6个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即情境分析、问题提出、证据推理、任务执行、小组讨论、课堂提问。这些环节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推动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第二个“3”代表3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该设计呼应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与深度参与,促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发展。 “4363”教学操作模型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坚实可靠且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支持,搭建起一套系统完备的教学实践指南。它不仅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严谨规范的约束与引导,还推动了课程标准精准落地。 细化管理 淬炼教师队伍素养 学校多措并举,建强教师队伍,确保“4363”教学操作模型的落实。实施教师分层培养,针对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审视个人的教育观、人才观及教育教学行为,引导教师精准定位育人目标与教学要求,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开展多元教研,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究、问题教研、赛训结合、派出展示、校际教研等,以提升教师实施“4363”教学操作模型的能力。组织教师分学科解读课程标准,将模型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教师不仅深入洞察了模型架构的深层意蕴及理论价值,对模型的“何以必要”“如何实现”“何以展现”“如何推进”等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与认识,还精准掌握了“4363”教学操作模型的操作程序,能将其灵活自如地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实践,夯实了学科教学基本功,有效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热情,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规范行为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363”教学操作模型的实施,为学校课堂注入了新活力。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提升教与学的匹配性。针对日常教学的随意和低效,模型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与操作流程,优化教学程序和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被动接受”模式,转而采用参与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习变得主动、有趣。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了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场景应用优化课堂,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这些措施使教师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方法更加多元,课堂互动更加高效,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秉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以课堂形式变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使其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表现突出。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4363”教学操作模型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 成效显著 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自“4363”教学操作模型实施以来,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满意度由75%提升至90%以上,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优秀率明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在内蒙古自治区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依托该模型设计的课程多次荣获一等奖。目前,“4363”教学操作模型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众多学校推广,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实践,并在“国培计划2021—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领航校长研修项目”校长论坛上作为先进经验进行推介,其成功举措已被内蒙古自治区多个盟市学校借鉴和应用。 此外,学校教师以“4363”教学操作模型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学校共获批立项自治区级课题30项、市级课题8项。这些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实践路径。 “4363”教学操作模型不仅是呼市蒙校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抓手,更是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其系统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边疆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 (吉日嘎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