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星期三
文化筑基 专技赋能 素养跃升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综合高中建设试点校工作成效纪略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 马兵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作为沈阳市综合高中建设试点校,自获批建设以来,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综合高中办学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按照综合高中办学目标与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己任,积极开展办学实践各项工作,力求探索出一条职普融通、助力学生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综合高中高质量办学之路,并形成“文化筑基、专技赋能、架职普融通之桥、创人才培养新赛道”的综合高中特色办学品牌。

  夯实办学基础,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办学影响力

  在综合高中办学实践中,坚实的基础条件是前提,灵活的体制机制是保障。学校从硬件升级到制度完善双管齐下,为试点工作筑牢根基。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和提升办学基础条件,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增设融合职普文化元素的公共活动区,营造职普融合发展氛围。实施“升学与就业”并举并重的职普联动招生宣传模式,加强综合高中办学特色宣传,提升招生工作成效。

  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成立综合高中办学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教学、德育、实训等各部门力量,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季评估”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办学顶层设计与规划,建立职普融通“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办学管理规章制度,让教学有章可循、管理有规可依。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品牌特色

  学校根据辽宁省教育部门关于制定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沈阳市教育部门关于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按照苏家屯区教育部门关于综合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依据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建设标准,制定了“三课融合、十域贯通”的“1+N+T”“三位一体”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施方案。以“普通高中课程打基础、职业技能课程强赋能、综合素质拓展课程促发展”为原则,达成三类课程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探索构建综合高中课程育人新模式。

  (一)“三课融合、十域贯通”课程模式

  “三课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体现“普通高中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机融合,形成职普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课程模式。

  “十域贯通”:课程覆盖普通高中“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基础领域,叠加“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展”两大特色领域,形成“职普基础与技能+综合素质与特色”的完整育人链条。

  (二)“1+N+T”特色课程体系结构

  建立了“1(文化核心课程)+N(职业方向课程)+T(特长拓展课程)”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三位一体”特色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文化筑基—专技赋能—素养跃升”的递进培养模型。文化核心课程对标普通高中基础知识与升学,突出“知识基础”与“升学要素”,提升学生文化筑基与应对普通高考的能力;职业方向课程对标职业认知与素养、职业基础技能与职教高考,开设汽车、数控机加、电工电子、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类型的职业技能课程,突出综合高中“职业基因”与“就业需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特长拓展课程开设学科拓展、兴趣特长、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等类型的课程,突出“个性化需求”与“综合素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创新力。

  (三)课程安排

  高一阶段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辅以职业认知类课程(如“职业认知与体验”等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初步认知。高二阶段根据学生选择,按照“升学导向”和“技能导向”两个方向适度分流。“升学导向”学生强化普通高中课程学习;“技能导向”学生增加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学习(如“工业机器人运维”“电子商务实操”等课程)。高三阶段则聚焦目标冲刺,“升学导向”学生主攻高考复习,“技能导向”学生备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就业指导等考试。

  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师资与教育教学资源供给

  为了办好综合高中,学校从机构设置、师资建设、合作交流、资源开发等方面多维发力,构建“精细管理、多元支撑”的保障体系。

  在管理机构优化上,学校精准对接综合高中办学需求,增设“学科教学教研处”和“学生发展处”。聚焦普通高中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德育管理,让教学科研与德育“双轮驱动”,管理更具针对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坚持“内外结合、提质增效”。以本校优秀师资为核心力量,积极对接苏家屯区优质普通高中,通过师资交流、跨校选聘等方式引入普高骨干教师,确保各学科师资配备充足、质量过硬。

  为提升教师能力,学校搭建多层次成长平台。加强与优秀普通高中、职业院校以及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梳理两类教育的课程差异与融合点,制定《职普融通课程衔接指南》,为开展融合教学提供清晰指引。开展“名师领航”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入校,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每组教师结对互学、每门课程双向观摩、每个学科共同研磨,推动教师在交流中提升教学与班级管理能力。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入校开展办学指导与课程体系评价工作,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改进,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办学水平。

  在课程资源供给上,学校坚持“对标标准、多元整合”。严格对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选用国家规定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及地方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师生发展导向机制

  学校对标综合高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构建多元立体的师生发展评价机制。

  对学生评价,科学制定“社会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多元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让每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被看见,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业认定、升学推荐、就业指导的依据。

  对教师评价,注重“多维考量、激励成长”。不仅包括教学成绩,还涵盖课程开发、教研成果、班级管理与师生关系、社会服务与辐射等多个维度,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激励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综合育人者”转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这套评价机制以“发展”为核心,既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也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形成“评价促发展、发展反哺评价”的良性循环。

  作为综合高中建设的探索者,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职普融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办学模式,让综合高中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为培养“文化扎实、技能过硬”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 马兵)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