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立足沂蒙(鲁南地区),面向山东,辐射全国,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文物与博物馆行业的政策法规及前沿动态,具备国际视野与良好的创新精神、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及相关自然科学素养,具有深造潜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立足新文科建设,坚持多学科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博人才。 多学科协同育人 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2023年,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临沂大学以历史学为基础,凝聚中国史、考古学与地质学等学科师资力量,创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创建之前,根据学校要求,2022年历史文化学院和校属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联合申报并获批了山东省文科实验室“区域考古与自然遗产保护实验室”。“区域考古与自然遗产保护实验室”以研究沂沭河流域古代文明起源为目标,采用历史学、考古学与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文科方法,促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效融合。以“区域考古与自然遗产保护实验室”为依托,临沂大学申报并获批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并同时启动文物学科的建设。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基础,文物学科结合临沂大学沂蒙精神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研究,融合了古环境与出土文物、革命文物与沂蒙精神研究,逐渐形成以“东夷文化与早期文明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服务”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临沂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以保护、研究和传播文化遗产为使命,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教学与研究双管齐下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以历史学为依托,以海岱考古、齐鲁文化及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古人类与环境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开设“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核心课程,构建文物管理、保护与利用导向下的创新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田野调查、实验室整理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研究能力。 作为重点建设的新文科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通过引育并举等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师资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同时外聘多家校外文博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业教师数量充足。 文物与博物馆学教学团队是一支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与科研团队,注重学术研究,依托“区域考古与自然遗产保护实验室”,在东夷文化、革命文物以及地质学与古生物等文物学科领域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团队教师立足山东省及中国北方文物、考古遗存资源,一方面,从考古学、文物学等多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建成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科研体系,开展科研任务攻关;另一方面,结合考古学、地质学等学科,在探索东部地区博物馆研究及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团队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其中“东夷青铜文化兴衰研究”获批2024年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2024年12月,团队教师参与了“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东夷文化”专题研讨,对东夷文化近百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作出展望,以考古学视角展示了鲁南苏北地区东夷文化逐步融入华夏民族的进程,论证了东夷文化是海岱地区富有特色、创造性的地域文化,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中的“创新性”,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联合相关机构 共同服务文博事业发展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拥有山东博物馆、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各县区与周边地市博物馆以及临沂大学校史馆、临沂大学红色馆等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经常组织学生赴山东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等开展参观学习,加深学生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策展与设计的认识;与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组织学生到临沂市河东区西朱汪遗址等临沂市考古发掘工地见习,提升将田野考古学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直观感受先秦至汉代沂沭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脉络。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依托资源优势与特色,将教学融入区域文物考古研究,积极开展文物知识的宣传,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及知识的转化,实现产教融合。首先,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服务地方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与地方博物馆藏品资源相结合的优势,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文物博物馆知识讲解等活动。其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与当地考古、文博单位建立工作联系,经常参与考古发掘资料与馆藏文物的整理研究。再其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与多家文博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文旅产品合作研究与开发,并将研究开发成果通过联合署名的方式对外公布。在持续开展常态化产教合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与学术相结合的综合调查研究活动。 充分利用区域文物资源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临沂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交叉学科融合”“实践导向育人”“地域文化深耕”3个方面,立足鲁南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承担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临沂市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沂水跋山遗址群、大汶口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及银雀山汉墓等考古发现,为学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研究场域。临沂市拥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家山东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物藏品丰富,文博事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支持。临沂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地域优势。未来,临沂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学科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区域文物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刘树满 禚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