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星期四
创新课程体系 培育复合型设计人才
——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智能设计+人机交互”微课程设计与实践
章运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变迁加剧了设计行业的转型,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结合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交叉趋势,积极探索“智能设计+人机交互”微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改革,将技术前沿与产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科融合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紧跟时代发展主题,强调“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理念,主动了解并运用人机交互技术、智能设计等科技手段。针对传统设计教育与新兴技术的脱节问题,学院通过开设“智能设计+人机交互”微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此外,学院还强化设计学专业学生学科融合与创新应用能力,在设计学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设计中,结合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更丰富的技术技能。通过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在设计实践和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综合能力。

  学院支持教师加强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通过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协作,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融合前沿设计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根据数智未来的发展趋势,融合前沿设计理念与智能技术,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课程知识中拓展视野,以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复合型设计人才的需求。

  学院创新“智能设计+人机交互”教学模式,更新和扩展课程内容,引入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整合。例如,开设“智能设计与用户体验”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智能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能力。

  学院强化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应用任务的比重。通过模拟设计项目、用户体验测试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实践情境中。

  学院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在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通过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推动前沿技术课程的教育研究和创新,进一步丰富教育改革理论体系。

  开发、构建微课程资源,优化评价体系

  教学资源建设是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学院围绕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发微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微视频)和拓展资源(微课件、弹题库等),并于在线智慧实践平台上发布,供学生开展在线学习与进行学时认定。

  学院构建设计学模块化微课程体系,基于能力矩阵分析,将传统设计课程解构为知识单元,并重组为系列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聚焦一项核心能力,如语音交互设计、情感化界面开发、生成式AI辅助设计等。

  学院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在构建“智能设计+人机交互”微课程评价体系时,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学院除了借鉴传统课程及网络课程评价方法,还引入了企业评价标准,以实现课程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学院积极完善教育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以确保人才培养始终符合产业和市场的需求。

  学院通过“智能设计+人机交互”微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与评价体系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合适的节奏和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设计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潜在要求。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围绕智能设计和教学改革,重新建立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的课程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共同打造具有实践性、前沿性的课程体系。学院结合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增设具有前瞻性的跨学科课程,如“智能产品设计”“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设计”“数据驱动设计”等。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院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担任实践导师、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定期组织学生赴企业进行实践,根据产业需求引入行业新技术或案例进行教学,将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转化为教学实践项目,建立动态更新的产业需求反馈机制,深度开发数字化课程,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步,实现培养方式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学院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完成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对接,推动设计教育结构性、系统性重塑,搭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的应用以及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适应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202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智能设计+人机交互’微课程设计与实践”为依托,全面推动教学内容、方式和平台的创新,培养更具技术、创意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章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