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不断强化农林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确立了“思政引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以“情怀引领、农工融合、知行合一”为框架的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将“知农爱农”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使命担当;以智慧赋能为手段推进“农工融合”;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农林人才。 情怀引领·思政铸魂 厚植“三农”情怀的价值塑造体系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将“知农爱农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和着力点,深挖农林特色思政元素,打造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知农爱农”价值引领链,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农林特色思政育人体系。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思政主渠道建设上,以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特色—‘三农’情怀”为主线,开设“农村改革在山东”等系列讲座,让宏大叙事扎根于齐鲁大地和育人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上,将生态文明、耕读文化、绿色发展理念写入各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课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思政要求,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建设了具有农业特色、覆盖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学校连续多年举办“知农爱农”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思政育人的理念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形成了“门门课程有思政,润物无声育情怀”的浓厚氛围。 思政教育和耕读教育深度融合。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大国三农”系列选修课程;打造以“三三大美”(农业美、农村美、农民美,生态美、生命美、生活美,美食、美器、美景)为核心的美育和体育课程体系;开设了劳动教育与农业耕读实践融合的“农业工程训练”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形成了思政课程主渠道引领、课程思政全覆盖渗透、“耕读特色”沉浸式滋养的协同育人格局,让绿色发展理念和“三农”情怀深深植根于学生心灵。 农工融合·智慧赋能 重构面向未来的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需求,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新农科与新工科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布局“智慧+”涉农专业群,构建了现代农林人才培养新体系。 农工融合打造“智慧+”专业群。智慧技术赋能传统农林专业升级,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基础,打破传统专业壁垒,建设了以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智慧林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专业为核心的“智慧+”农林专业集群。 需求导向重塑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坚持需求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增设智能农业装备、农业大数据分析、精准农业技术等交叉融合课程。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学校建设了以“数字化知识创新中心”为枢纽的数智化教学平台,立项建设了一批“数智课程”,积极探索构建专业和课程知识图谱。 学生中心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深化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行学业评价改革,全面推广PBL教学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农业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字化素养。这一系列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向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知行合一·深耕一线 锻造兴农本领的实践育人体系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将实践教学视为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将“知行合一”理念深植实践育人根基,倾力构建起以“真场景、真问题、真本领”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实践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学校聚焦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与企业行业共同论证培养目标、双向共建教学资源、互派师资深度交流、共建实体化现代产业学院等系统性举措,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依托省级、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及校企共建的高水平实践平台,学校将农业企业真实的研发项目、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全面引入教学环节。通过项目驱动和任务导向的实训模式,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得以深度优化,85%以上毕业设计与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农业生产一线的迫切需求和技术难题,确保学生在“真题真做”中锤炼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二课堂融合推进创新创业育人。大力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师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和乡村合作社,将其精准转化为科技创新的课题源头和创业项目的实践起点。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充分彰显了实践育人的显著成效。学校精心打造了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每年紧密围绕国家“三农”工作重点和绿色智慧农业发展方向,系统化组建多支特色实践服务团队,组织大批师生奔赴乡村一线。师生们深入农户、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推广、科技支农、政策宣讲、乡村规划、文化服务等多元化实践活动,真正将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将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 专家大院布点推动科研转化。秉持引智扎根、传承转化、攻关服务相统一的核心理念,以“专家大院”构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精准捕捉农业生产一线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将其转化为具有前沿性的科研课题和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成功实现了知识创新链、人才培养链、技术推广链和社会服务链的联通。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由农而立、因农而兴、依农而盛,学校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构建了“情怀引领、农工融合、知行合一”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扎根齐鲁大地、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在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郑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