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工科优势,围绕学校创新创业总体部署,借力学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平台资源和实践成果,不断推动“思创融合”走深走实,创新提出并实施了“思—专—创—就”融合式育人模式。这一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全过程,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 思想引领 厚植家国情怀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思想引领。只有把学生的创新热情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创新创业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中。组织学生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把课堂搬到革命遗址,让青年学子在缅怀先烈、追寻红色记忆的同时,思考如何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的生动素材。学生们在研学中设计文创产品、策划红色研学路线、构思沉浸式讲解方案,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创意设计与创业构想。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价值引领和创新实践紧密交织,青年学生不仅坚定了理想信念,也找到了将所学专业融入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的切实路径。 通过打造“承马青年众创空间”“青蓝就业创业大讲堂”等平台,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勇于实践,取得了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7项的优异成绩,一批批青年学子把创业项目与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紧密结合,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在青春奋斗中书写家国担当。 专业融合 打造实践平台 河北工程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化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在全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并通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搭建资源平台,统筹推进课程建设。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思维训练和实践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更早地接触创业理念、形成职业意识,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一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教师并不局限于思政课程的讲授,而是主动参与到全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之中,将价值引领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认识到职业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责任担当;在创业基础课程中,教师注重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调创业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重要实践。 这种融入,使原本以方法和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多了一份思想厚度和精神张力。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职业方向、如何策划创业项目,更懂得了“为什么学、为什么创、为了谁去用所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的融合。 创新驱动 激发青春活力 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在各级赛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积极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参加河北省创新创业年会,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组织优秀作品参加河北省创新方法大赛,荣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2项。河北工程大学有33个项目曾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入围河北省赛,最终荣获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21项,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青年学子敢闯敢创的精神风貌,也是思政教育引领下价值观与创新力的有机结合。 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持的课题“大工程文化引领下的工程类院校新文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学校进一步完善“思创融合”教育体系、打造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积极引导。学院教师注重在赛事辅导与项目培育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提升竞赛项目质量,引导学生把创新创业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战略任务紧密相连,把个人追求与时代使命融为一体,使各类竞赛和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大课堂。 就业引航 点亮青春梦想 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知,就业不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更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就业观、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上,始终发挥着思想引领与精神塑造的作用。 学院把就业指导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帮助青年学子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通过举办就业主题讲座、邀请校友与基层干部分享成长故事,向学生传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价值导向。 在就业帮扶中,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整体部署,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意愿不明晰的学生群体,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引导他们树立合理预期,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到基层、到乡村、到西部、到重大工程项目中磨砺意志、施展才华,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执行力的新时代青年。正是在“思—专—创—就”的育人链条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用思政教育点亮了就业航程,让青年学子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走得更稳、更远。 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思—专—创—就”链路,把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专业教育的知识积累、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的价值导向融为一体,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人才,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徐雁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