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造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并聚焦师资配置、职业标准、职称评审、培养培训、学位提升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下一步,要聚焦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推动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全面提升。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化发展。一是明确角色定位。就业指导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厘清工作职能。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咨询和管理三个方面。其中,教学职能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咨询职能包括生涯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政策解读,管理职能包括日常就业指导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范畴,明晰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三是畅通职业路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相关职称评审、享受学校教学人员同等待遇的工作要求,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对就业指导教师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方面作出全方位、全流程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就业指导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等,还包括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知识。根据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能,首先要具备教学能力,这是就业指导教师从事指导课程教学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其次要具备咨询能力,包括政策解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能力;再次要具备管理能力,包括活动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具备不同地域、行业、职业的信息搜索和综合分析能力。就业指导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家化发展。一是加强培训培养。就业指导教师结构多元,包括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不同群体擅长领域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要根据教师结构和差异化需求,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培养,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学历学位培养等有机结合的全覆盖培训体系。二是搭建科研平台。当前大学生就业领域涌现出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就业指导教师持续提升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围绕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可设立就业指导专项课题,鼓励、支持就业指导教师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定期举办高水平就业指导课程比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优秀论文、案例评选,资助出版相关著作,为就业指导教师科研成长搭建平台。三是强化示范引领。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名师,要加大对优秀就业指导教师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展现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形象,增强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要主动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优和学术水平高的“名师金课”,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引导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