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课间操时间,学生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快乐跑步”;在课后服务时间,在走廊里传来悠扬的竖笛声的同时,书法社团的学生正专注地临摹字帖……这充满活力与雅趣的校园日常,正是“健雅”文化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学校以体育与音乐为双轮驱动,秉持“以健培智,以雅育德”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理念溯源 古今智慧的交融碰撞 “‘健’是指身心的强健,也体现着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增长;‘雅’是指言谈举止的优雅,也蕴含着学识志趣的高雅与品格的清正。”谈起学校的“健雅”文化,书记吴绪柱如数家珍。这一独特的教育理念,既传承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智慧精髓,又融合了现代教育的创新思维。在“六艺”中,“射”“御”强调身体的锻炼与技能的培养,与“健”的理念不谋而合。而“礼”“乐”“书”“数”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则与“雅”的追求一脉相承。语文教研组将经典诵读与传统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吟唱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也为“健雅”文化提供了理论滋养。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课程相结合,通过“音乐治疗”“绘画心理”等创新形式,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自开展相关课程以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下降了35%,校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体系构建 尊重规律的教育创新 “健雅”文化的构建始终以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为出发点,从“固本”与“扬长”两个维度搭建起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在“固本”层面,学校关注学生的“厚德健行、身心健康、能力健长”。“厚德健行”强调家国情怀的培养,学校通过开展红色研学、国际理解教育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身心健康”倡导科学运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不仅开设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还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力健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通过社团活动、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扬长”层面,学校开设“文化雅韵”“社会雅行”“审美雅趣”课程。在“文化雅韵”课程中,学生不仅能诵读经典,还能通过戏剧表演、书法创作等形式,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社会雅行”课程通过志愿服务、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审美雅趣”课程则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升审美品位与生活品质。 实践探索 多维联动的育人模式 为了让“健雅”文化真正落地生根,东平县实验小学从氛围、课程、家校共育、活动、评价5个维度展开了深入实践。 走进校园,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健雅”文化氛围。操场边的体育文化长廊、教学楼内的艺术作品展区、每层楼设置的“阅读角”,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生动课堂。其中,“健雅少年风采墙”十分引人注目,上面记录着学生在体育比赛、艺术展演中的精彩瞬间,激励着每一名学生追求卓越。 课程是落实“健雅”文化的核心载体。除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学校还开发了12门特色校本课程。“健雅室内操”将武术、舞蹈元素巧妙融合,使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气质;“趣味数学”课程把数学知识与体育游戏相结合,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家校共育是“健雅”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家长课堂”“亲子运动会”“家庭阅读计划”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家长王女士表示:“以前我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我和孩子一起运动、读书,不仅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了,还发现了孩子许多闪光点。”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健雅少年环保行”活动中,学生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参与垃圾分类;学校每年开展“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六大节”系列活动,在2024年的“读书节”中,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游子吟》荣获了省级比赛一等奖。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健雅”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创新评价体系,从责任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定期开展“健雅教师”“健雅学生”评选活动,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让每名师生都能在“健雅”文化的滋养中收获成长。 在东平县实验小学,“健雅”文化就如同温暖而明亮的火焰,照亮着每名师生的成长之路。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健雅”文化,不断完善教育生态,为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志趣高雅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懈努力。 (吴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