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党建引领、艺术赋能、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在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地方发展、传播中华文化的实践中,交出了艺术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答卷。 党建引领 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形成“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思想淬炼、专业提升、品德塑造的协同育人目标。 锚定政治方向,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思想引领的强劲引擎,持续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在选人用人、人才培养以及艺术创作全过程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培育师生的大爱大德大情怀。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优化学院领导班子分工,强化基层联系工作,将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团队上,形成了“党委统筹—党支部攻坚—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提升示范引领,获批建设成都市市级党员教育基地,入选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和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品牌,两名教师党员获得成都市教育部门表彰。 艺术赋能 助力地方建设发展 学院党委统筹领导,发挥专业智库优势,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践,为重大项目落地与产业发展贡献专业智慧与力量。 对接成都建设,主动融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服务成都公园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等重大战略布局,以艺术之力助推成都“三城三都”建设,完成了大运会奖牌绶带、比赛项目图标、特许商品商店等设计工作,相关成果在大运会中成功应用;设计的成都世园会吉祥物“桐妹儿”和文创产品广受好评。助力产业发展,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开发的古蜀青铜器文创产品、与道明竹编共同设计的竹编创意产品,均实现成果转化;与茅台酒业等知名企业合作拓展白酒应用场景设计,为产业发展注入艺术活力。回应社会需求,参与起草的全国首个《“一老一小”友好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完成成都市教育部门“成都市教龄40年纪念章”设计任务;为成都市第七中学120周年校庆活动提供展陈、氛围营造、导视设计等全案策划服务。 文化育人 滋养发展精神力量 学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创作兼具艺术性与社会价值的精品力作,提升文化传播力。 推进全民美育,充分利用成都东盟美术馆、大熊猫金丝猴双宝文化艺术馆等艺术空间,主办、承办多场高水准展览,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艺术熏陶机会,助力提升大众审美情趣。活化传统工艺,建强传统工艺研究院,进行理论阐释、工艺研究、产品开发、课程建设和研学体验,通过成都传统工艺“百校联盟”和“凤凰学艺”系列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厚植爱国情怀,打造“百人百图”品牌活动,绘党史、迎大运、绘百村等主题创作展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开展“杜甫诗意画”创作展,用多种艺术形态展现锦官城自然、人文、历史之美;举办师生摄影联展,用镜头记录成都城市天际线的变迁,多维度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 在推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中,学院党委夯实内涵建设根基,凝聚发展合力,推动事业上新台阶。平台建设提升,先后获批建设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哲社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以上平台,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有三个硕士授权点,四川省“贡嘎计划”一流学科。人才培养提效,荣获教育部门“根深沃土重点项目”等荣誉,入选全国活力团支部、四川省活力团支部,成为四川省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在四川省高校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得银奖。涌现出一批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西部计划全国优秀志愿者、学科竞赛金奖获得者,多名优秀校友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未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着力培养新时代应用型艺术人才,深度服务地方发展,生动讲好文化故事,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艺术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邱果 刘瀛 李星丽 刘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