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星期三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以“深度参与”理念做好高校思政工作

  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理念突破、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命题。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以“深度参与”理念为引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念牵引、学科赋能、校地协同、数据驱动的立体化改革,探索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的创新之路。

  理念牵引:以OBE导向重塑思政育人逻辑

  学院着力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情况,创造性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发展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深入贯彻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构建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情怀、知识能力、发展潜力的四维学生成长模型,反向设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制定《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行动计划》《“惟实”卓越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等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实践服务等各个环节,为理念落地提供机制保障。除了辅导员深度进驻课堂与宿舍,学院还推动专业教师主动承担课程思政主责,通过集体备课、“双导师”协同、教学共同体建设等方式,构建教学内容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课程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近3年,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达8个,涌现出“乐之秋白”“青年之声”“惟实”卓越创新团队等一批先锋组织。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入选团中央“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队、“少年儿童安全守护计划”管道保护宣传志愿服务团队和心理健康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队伍,在活动中圆满完成任务,其中“延安精神”宣讲团队入选全国优秀团队,相关文创作品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创。

  学科赋能:打造知行合一的育人新范式

  充分发挥“教育学”省重点学科优势,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嵌入”走向“学科生长”,构建以“参与式学术”为核心的育人新范式。围绕应用型高校“学以致用”的基本要求,将学术研究、课程学习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通过科研导师制、学术工作坊、项目化课程三大载体,让学生在真实场域中实现价值认同与能力成长的协同提升。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深入中小学开发“非遗美育”校本课程;心理辅导课堂走出校园,为社区设计心理健康干预方案。这种“在做中学”的实践转向,进一步深化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成就”观察团、“爱教同行、心海护行”实践团荣获江苏省2023、2024年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生获2023年市级大学生暑期活动“优秀实习生”等荣誉。在专业、科研能力方面,学生连续获得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专项赛国家二等奖、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二等奖。

  校地协同:构建“大思政”育人共同体

  学院深切回应地方基础教育需求,充分调动行业力量参与对话,成为融入区域发展、形塑区域生态的坚实力量,形成“职前职后贯通、校内校外联动”培养体系。依托U—G—S合作项目、家庭教育研究院等校地合作资源或平台,通过系统、整体、双向奔赴式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共建党建特色平台、共研课程思政改革,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一体贯通、专业学习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培养师生参与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怀与能力。组建以专业教师、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辅导员为核心的混编导师队伍,与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实践、社团活动等教研组合作共建、一体化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红色音乐党课宣讲团走进中小学开展主题宣讲156场,课程入选2023年江苏省高校美育大讲堂优课名单。举办市级以上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汇报会2场,举办常州市首届家庭教育讲坛等活动,被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数据驱动:建立精准化育人反馈机制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型,学院探索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学生发展精准画像与反馈机制。遴选有志于教育研究的优秀青年学生,组建“惟实”卓越创新团队,通过深度访谈、大规模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式,系统呈现学生政治认同、价值观念、学业动力等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绘制学生思政素养成长图谱。基于数据分析反向优化培养方案,设置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阶段与个体特质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同时,发布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选题紧扣学生思想成长中的核心关切,涵盖如思政课学习困境、专业课程价值建构机制、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等主题。通过“惟实”会客厅等平台发布优秀研究成果,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定期举办学生创新论坛,并支持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形成了闭环式的成长支持系统。这一以数据驱动决策的反馈机制,有效提升了育人工作的精准性与回应性,毕业生对母院育人成效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校前列。

  未来,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将继续深耕融合式、系统化、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全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育人体系,推动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协同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王云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以“深度参与”理念做好高校思政工作 王云白2025-05-21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