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七月一日起正式施行。图为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小学用“心”守护每个孩子的笑脸。 学校供图
|
5月29日,《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7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共二十三条,覆盖家庭责任、学校教育、政府职责、医疗资源、社会支持、法律责任等全链条,旨在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法治屏障,标志着湖南在学生心理健康领域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就该《条例》出台的背景和立法思想,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以立法手段构建系统化解决方案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普遍化趋势,已成为社会性难题。相关专家指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仍存在科学认识不统一、社会各方观念不一致、有效发现干预手段不充分、学校支持体系和社会工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须通过立法明确各方责任,构建系统化解决方案。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介绍,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性文件,在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衡南经验”。把这些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法规固定下来,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细化补充,也将为全国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法治化路径提供湖南方案。 据介绍,《条例》在立法调研阶段,既采集大数据,又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覆盖全省14个市州、20余所各类学校。湖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组建专题调研组,形成了两个专题调研报告,为立法提供专业参考意见。正式出台的《条例》,在年龄段上,将大、中、小学生全面纳入,在具体对象上,既包括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包括少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并突出全体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共性要求。 “《条例》不搞大而全,力求务实管用。”湖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蒋祖烜表示,《条例》注重将政策文件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法言法语”,将“五育”并举、家校共育、医教协同等政策要求转化为法定职责,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治的地方实践经验转化为法规规定,着力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够、全社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不强等问题,增强了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规接地气、真管用。 关口前移,系统治理,预防为主 就《条例》冠名“促进”的立法思想,参与立法调研和《条例》起草的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职心理教研员彭玮婧认为,“促进”二字意义深远,既强调要将心理健康工作关口前移,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预防体系,又体现多主体协同,明确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责任。 “《条例》立足于‘预防’,着眼于‘促进’。”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卿晓英介绍,《条例》明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清晰界定了家庭、学校、学生、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等各方主体的“位”与“责”,强调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协同、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她表示,《条例》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社会环境净化等多方面规定了促进和预防措施。比如,规定家长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亲情陪伴;明确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全员心理育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等;要求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条例》也在“治”上下功夫,明确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当“畅通学生心理健康医疗转介绿色通道”,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学生心理门诊、开设学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将心理治疗项目全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减轻学生医疗费用负担。 突出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条例》第五条明确提出,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家庭。”彭玮婧告诉记者,这反映出部分家庭的情感支持、有效沟通、规则建立和心理抚育等功能存在不足,特别是不当的教养方式(如过度保护、溺爱、忽视、苛责或控制)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或冷漠,极易成为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的诱因,因此,《条例》大幅增加了家庭相关的内容。 具体来说,《条例》强调要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加强日常监护。家长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加强亲情陪伴,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合理安排孩子使用网络时间,防范不良信息,配合学校管理智能终端产品。若发现孩子心理、行为异常,应及时沟通并引导求助;若孩子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须及时帮助其接受咨询或就诊,不得阻拦。 《条例》还强调,留守未成年学生的家长需加强与学校沟通,每周至少与孩子联系交流一次,每年安排适当时间陪伴,给予亲情关爱。同时,家长自身若出现心理问题,也应及时调适或寻求专业帮助,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对于学校来说,《条例》重点强调实现全员育心、完善课程体系、强化重点防护、健全服务保障等4个方面的工作。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为保障法规更好施行,蒋祖烜表示,湖南省人大将着力督促出台配套政策规定和措施。如“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条例》实施后,湖南省人大将督促有关部门,借鉴北京等地成功经验,在加强中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保障学生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休息等方面,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法规条款切实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