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星期一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提高办学质量 彰显海洋特色
  学生进行海洋调查实习出发前合照

  现场观测站位图

  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化学与环境学院是广东海洋大学彰显海洋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在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在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多元化的措施,学院不仅办学质量显著提升,还在多个维度上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海洋魅力,为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多举措提高办学质量

  1.组建“卓越班”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班”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于学生报到注册后展开选拔工作。选拔流程遵循自愿报名、学院筛选以及动态调整的机制,旨在选拔出具有潜力和热情的学生,独立组建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班”。

  “卓越班”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应用能力、熟练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三能应用型”人才。为此,学院为学生精心设计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同时,积极鼓励“卓越班”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助力学生在专业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2.实施导师负责制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实施导师负责制,为学生提供精细化指导。在该专业中,每名导师每届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3名,这种“小班化”培养模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个性化指导。学院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每学期不少于5次的线下指导,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专业秉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倡导教师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学院先后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和“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班导师制”等举措,有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这些制度,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目前已成功凝练出不少于30个科研转化为教学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3.构建虚拟仿真实习实践体系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虚拟仿真实习实践教学软件,涵盖了从海洋环境调查到实验室分析的多个关键环节。在技术应用方面,虚拟仿真实习实践教学软件综合运用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等前沿技术,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沉浸式的实习实践教学环境。

  4.建设海上定点观测实验基地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在北部湾优选出9个特色观测海域,并建立相应的定点观测站。

  彰显海洋特色

  1.科研创新维度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有海洋资源化学利用、海洋化学、海洋和陆地环境监测及保护、海岸带利用保护和修复等科研团队,拥有近海海洋环境变化合作研究中心、海洋资源化学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科研平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进入科研团队,教师指导学生承担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研究,采取导师负责制,带动学生申报大创项目、“三下乡”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产教融合维度

  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先后签约了7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广东省盐业集团徐闻盐场有限公司、广东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湛江维海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海关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廉江市台兴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业成为学生教学实践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成效

  1.毕业生就业率与考研率逐年递升

  (1)为行业输送优秀人才,促进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持续发展

  学院为海洋类行业输送约300余名优秀专业人才,就业率稳步提升,毕业生满意度达98%,专业的第一专业录取率从22.8%提高到85.0%以上,树立了“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社会形象。

  (2)为高校输送优秀学子,促进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更高层次人才快速成长

  2020年—2024年本专业考研录取率(录取研究生人数/毕业人数)逐年提升,研究生录取人数/报考人数超过50%,2024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的72.9%。

  2.海洋类专利/论文产出成果

  近3年专业教师承担国家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地市级项目17项,可支配科研经费184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授权专利11项。

  出版《海洋化学调查方法》《海洋资源与利用》两部教材,开发《典型热带海域海洋环境调查虚拟仿真实验》《海洋调查安全作业实训系统》《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仿真实验》等系列虚拟仿真实验5项,形成了《海洋调查安全作业》《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等系列实验实训教程6部,起草了一系列实验实习教学文件,建设了7个校外实习基地,9个环北部湾海域观测点,修订了3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大创立项20余项、专利及软著授权30余项、获奖50余项。

  据2024年权威数据统计,学院作为主要力量支撑环境/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专业全体教师均为此作出了贡献。同时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为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3年,学院将规划建设海洋资源与环境省级/国家一流专业,筹建南海海洋环境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探索本(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硕(海洋化学、资源与环境)—博(海洋化学)贯通的海洋人才培养新途径。

  (赵辉 李素霞 邓培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高校 04提高办学质量 彰显海洋特色 赵辉 李素霞 邓培昌2025-05-12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2 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