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玉岳首创。这一理念历经多年实践打磨与广泛推广,于2022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全国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五有”指有趣、有用、有理、有魂、有效,“四化”为结构化、问题化、情境化、生活化。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长铁一中”)作为长沙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入“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理念,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为育人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区域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2023年11月,学校成功入选长沙市“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品质课堂建设实验校。 坚持一个核心 扎实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长铁一中推进“五有四化”教学改革的起点与基石。学校多次邀请刘玉岳到校开展“五有四化”主题式品质课堂建设讲座。“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契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精准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与要求,是对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在改革实践进程中,长铁一中以“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理论为核心,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力求将这一先进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效。 开展“三三三”行动 赋能教学成果转化 以“三个方案”为指引,助力学校整体发展。长铁一中精心制定了《长铁一中“五有四化”实验校工作推进方案》《长铁一中基于“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的教研工作实施方案》《教研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研讨方案》。这三个方案从学校整体规划、教研工作开展以及教研组具体研讨等不同层面,详细列出研究任务,将目标任务与各层级工作责任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实践研究有序推进,切实强化成果转化的实际效果。 以“三支队伍”为支撑,打造品质教师团。学校组建了“五有四化”学科带头人队伍,教研组长凭借深厚的教研能力与较强的号召力,成为推动“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顺利开展的中流砥柱。同时,成立“青藤”青年教师成长营,借助“五有四化”的东风,为具有创新精神与较高教学水平的青年骨干教师提供成长的沃土。此外,由学校领导、行政干部与学校督学组成的学校督学小组,依据“五有四化”评价标准,对常规课堂进行督导,确保“五有四化”在课堂主渠道落地生根。 以“三种课堂”为载体,建设品质课堂。通过开展“五有四化”主题研讨课、骨干示范课、组内公开课,推动“五有四化”在品质课堂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各教研组围绕“五有四化”积极开展主题研讨,结合教学实际,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评价量表。生物教研组的示范课在校内发挥了示范作用,教研组成员与重庆市50所学校的52名高中生物骨干教师进行交流,赢得了赞誉。在学校的“五有四化”主题督导活动中,多堂优秀课例脱颖而出,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学校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与大量组内公开课(已超500堂),为“五有四化”成果推广提供丰富的课例样本。 五维融合 推动本土化创新 为促使“五有四化”深度融入教学实践,长铁一中实施五维融合策略,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开展微型、校级课题研究,目前已立项微型课题30余项、校级课题10余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云平台推出200余节课程,组建15个学习共同体,每月至少开展3次线上研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五有四化”理念融入德育、教师培训、综合实践等课程;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立足校情,生物教研组将“四化”拓展为“五化”(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单元化、单元情境化、情境生活化),语文教研组开展“湖湘文化”跨学科项目学习,推动“五有四化”本土化创新发展。 通过深入推进“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长铁一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跆拳道项目试点学校、长沙市基础教育初中美术学科教研基地、长沙市中小学德育工作项目化管理首批示范单位。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幅增强,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一年来,30余名教师在市级以上赛课中获奖,涵盖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长沙市中小学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特等奖等重要奖项。在长沙市首届中小学“品质课堂”教学竞赛中,学校8名教师获奖。校园中涌现出众多优秀学生,阳光自信、积极向上成为长铁一中学子的鲜明特质。 长铁一中在“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的引领下,焕发出蓬勃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五有四化”为有力依托,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在品质教育之路上稳健前行,为区域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书写崭新的教育篇章。 (刘虹 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