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高职衔接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财职院”)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的有效路径,构建全新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生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整体功能。 陕财职院按照“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强与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衔接培养,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梯度衔接”的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育人体系,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升级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协同机制 搭建贯通培养“立交桥” 2016年,陕财职院提出“中高职贯通”的发展理念,以武功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试点,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联合办学。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历时9年,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陕财职院将“中高职贯通”写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成立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建等重要事项,广泛调研中职学校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中职学校分享办学治校的经验做法,确保合作顺利推进。 二是建立相关制度,规范运行管理。陕财职院以“总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避免重复、减少学层、提高实效”为原则,按照新修订/新制定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实习实训配置6个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确立并实施“双带头人”制、“双导师”制、双向技能强化等贯通合作机制,严格规范贯通工作过程管理,推动分段管理、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三是立足人才培养,严格质量评价。陕财职院始终坚持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政、校、行、企多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截至目前,陕财职院已经与陕西省107个县(区)的130多所中职院校签订了《中高职贯通协同育人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中高职贯通协同育人基地”,在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等多个专业开展“3+2”“3+3”等多种模式的联合培养,在每年招收的6200名新生中就有60%的学生来自合作办学的中职院校。通过与优质中职院校搭建贯通培养的“立交桥”,实现中职教育重基础、强应用和高职教育重实践、强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升学有路、就业有技、发展有力”的成长路径。 深化资源共享 打造育人要素“全链条” 陕财职院以“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为衔接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学历+技能”“双提升”为培养目标,构建起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中高职教育生态链条,实现转段衔接和一体化育人闭环。 一是围绕培养目标,对接专业课程。陕财职院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性,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厚、衔接畅、能力强、方向明”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训体系和评价体系,打破中高职的学段壁垒和专业课程壁垒,保持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性、递进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二是共建师资队伍,推动赛教协同。陕财职院积极搭建教学协作、师资交流、科研协同的共享平台,采取高职教师驻中职指导、送教上门和中职教师赴高职研修、挂职锻炼等方式,组建由中高职教师、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的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制定师资团队建设方案,强化校内教师企业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 三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陕财职院主动开放共享资源,助力中职学校贯通专业建设。学校建有4.1万平方米的智慧教学综合楼、大财经实训中心,向中职学校开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年均提供2400个实训工位。同时,作为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陕财职院还积极与各中职院校联合开发“基础共享+核心分阶+拓展互选”的模块化贯通培养在线课程资源库,不断探索教学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近3年,陕财职院选派专业团队深入各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宣讲、专题讲座、心理辅导200余场,教研活动覆盖3万余人次,先后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帮扶宁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柞水县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院校在职业规划大赛、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贯通培养的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80余项,毕业生“1+X”证书获取率达98%,指导多所中职院校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办学条件达标。此外,学校还主持开发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库和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陕西财经职教集团内共享使用。 产教融合驱动 打造服务发展“新引擎” 陕财职院将中高职贯通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聚焦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领域,以产教融合为基本要求,发挥陕西财经职教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升级。陕财职院紧密对接区域支柱和优势产业,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需求有机结合,将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一体化教学内容,打造中职、高职、地方、产业紧密互动的产业学院,不断提升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协同创新,服务乡村振兴。陕财职院不断强化中高职的产学研协同,组织教授博士团、专家团队等深入乡村,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联合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涉农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创新农村电商运营模式,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推动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陕财职院发挥陕西财经职教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广泛联合优质中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围绕人才培养国际化、交流合作国际化、技能竞赛国际化、教师发展国际化、人文互鉴国际化5个方面内容,对接国际产业需求,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中高职协同开发具有国际特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输出职业教育标准,畅通中高职师生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朋友圈”,打造“职教出海”新模式。 围绕“高规格培养、高质量就业”,陕财职院联合多所优质中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共融共生,中高职联动访企拓岗,精准就业帮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6%,就业对口率提升至85%,开展的技能下乡、非遗传承、电商助农等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惠及农村电商从业者、返乡青年2万余人次,与乾县职业教育中心、礼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共同建设秦岭工坊,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彰显出职教担当。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陕财职院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得到了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德利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京东物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相关经验在第十四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2024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论坛上获教育部门专家的认可,助力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等多所中职院校进入陕西省中职“双示范”建设序列。陕财职院中高职衔接的典型做法已经成为西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张闪亮名片。 未来,陕财职院将继续秉持“贯通培养、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深化中高职贯通一体化教育改革,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攀高峰的勇毅、敢谋新篇的锐气,积极探索从中职到高职、职教本科的全链条培养新路径,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陕财方案”。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程书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