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具备扎实学科基础、浓厚学术志趣、坚实创新精神和卓越实践能力,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拔尖人才。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独特且富有成效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化学专业拔尖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建“化学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模式,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引领作用,为此精心打造了“化学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模式。专业积极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继而将党支部活动与化学专业教学相关联,扩大其示范引领作用;专业重视“大师引领”,积极开展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共建活动,努力推动国家人才领衔课程思政育人进程,提升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增强党支部活动效果,加强思政教学融合度;在此基础上,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通过名家讲座、榜样示范、党课比赛等多样化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省级、校级思政专项项目申报,进一步凝练课程思政精神,打造课程思政模式。 构建“化学科教融汇”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化学专业拔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专业构建了全面的“化学科教融汇”育人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专业重构了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板块分割,建立了“大课程”思维导图。在科研实践方面,专业推行“基础课程实验+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六位一体”的科教融汇改革方案,以“校内加强—国内提升—国际促进”的独特方式,推动学生创新能力递进式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专业构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了化学与材料、环境、生物医药、农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组建了学科融合的教学团队,打开了不同学科优秀教师共同为专业学生授课的新局面,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此外,专业还设立了交叉学科相关创新性实验课题、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毕业论文研究课题,为专业学生多维度知识体系构建及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 搭建“化学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增强产教融合度 为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搭建了“化学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着力打造了产教融合教学队伍,通过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专项研讨活动及实际案例,形成了丰富的产教融合教学案例库。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专业实施了包括产教融合研究性理论教学、实践课程、产业背景研讨课程、自主学习与评价以及持续改进机制在内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为了进一步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专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实践,构建了专业实践、行业实践和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体系,全面推动了拔尖人才产教融合能力的提升。 搭建“化学国际化”育人平台,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专业全面引入国际化课程及原版国际教材,化学专业学科基础课均开设双语课程,全方位打造国际化教学环境。聘请多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知名教授开设常规暑期课程,全力引进具备海外教育背景的全职教师,拓展国际化教学视野。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共建光电磁功能材料与传感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强国际化育人合作力度。 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构建了地方高校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专业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次,获批省级教改课题3项。基于此次教学改革,专业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课程思政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效果显著。物理化学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化学专业教师获得省级“高尚师德奖教金”等荣誉;专业成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近5年,专业学生多次获评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专业班级多次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 创新性人才培养推动了化学专业平台、课程及教材的高水平建设。化学专业立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机化学”获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大学化学实验”获批国家精品课程,“软物质材料微观结构与功能虚拟仿真实验”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简明物理化学》《大学化学实验》《能源化学》《能源化学实验》等多部精品教材。 在创新培养模式的推动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5年,专业学生获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40项,发表国际高水平SCI论文近60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特等奖及学科竞赛等奖项200余项。 面向未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将紧扣国家拔尖人才培养建设需求,全面推进教学创新。实施“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的沉浸式教学;打造“化学+X”交叉课程群,构建人工智能化学、能源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等前沿微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数字化教学工具,建立虚实结合的智慧化学实验室,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优化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功能,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同时,专业还将聚焦化学领域前沿技术攻关与产业痛点问题,持续完善“评价—反馈—改进”闭环体系,增强拔尖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与全球竞争力。专业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奋力书写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孙晓环 韩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