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坚持艺术为民的办学宗旨,将红色文化作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依托主题性绘画载体生动展现辉煌壮丽的红色文化,引导学生理解老一辈美术家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理念,为红色基因的现代化传承赓续力量。近年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积极开展主题性绘画相关的教学研究、实践创作、美术展览等活动,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开展主题性绘画教学 推动红色文化与美术创作深度融合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致力于探索红色文化与美术创作有效融合的现实路径,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美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开展丰富的绘画教学,帮助学生创作出具有鲜明红色文化特色的主题美术作品。其中,在全景画创作教学中,教师立足于中国红色文化历史背景,系统总结不同时期标志性的革命历史事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艺术表现形式与画面语言来展现宏伟壮阔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内在机理,运用艺术创作技能刻画典型红色人物、讴歌英雄事迹。同时,学院还邀请全景画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或著名画家入校开设讲座,结合经典的全景画作品深入讲解其中的思想主题、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性绘画的创作原理。例如,在学院举行的第十五期青蓝艺术大讲堂活动中,国际全景画学会会员晏阳教授以“主题性绘画创作谈”为主题,介绍了学院全景画创作及其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围绕“题材与主题”“内容与形式”“灵感与状态”和“技术储备与绘画审美”四个方面,通过主题性绘画作品的图片展示,讲述了其创作的心路历程,使得师生对全景画及主题性绘画有了更深的学习与思考。 加强主题性绘画创作实践 更好地诠释红色文化内涵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创作要求学生既要重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提升对绘画技巧、艺术语言的了解程度,又要加强生活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日常生活实践中搜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具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的绘画作品。鲁迅美术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推进主题性绘画创作,始终聚焦于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实地考察,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美术艺术创作中,打造出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的红色美术作品,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强化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学院社会实践团以“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走进辽宁省“红色六地”,并结合自身的思想感悟,围绕辽沈战役、九一八事变等真实历史事件中的经典场景、英雄人物进行绘画创作,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组织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 弘扬艺术为人民的鲁艺精神 近年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主动承担各类国家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出《追梦》《澳门回归》等新时代美术经典,采用生动的视觉语言、厚重的主题思想以及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深刻诠释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红色基因的现代化传承提供了全新路径。其中,《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巡展》中的美术作品采用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描绘了不同历史时期辽宁“六地”的红色文化故事、经典历史事件,充分体现出艺术为人民的鲁艺精神,彰显了鲁美对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的坚定信念与高度责任感。《百年回顾主题创作展》采用主题性绘画形式,生动展现了建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以经典历史事件为题材,以党史精神为主线,展出了《中共一大会议》《飞夺泸定桥》等百余幅作品,以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鲁美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传承鲁艺精神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引导观看者从红色美术作品中汲取精神养分。《“艺术为人民”美术创作作品展》以延安时期为历史背景,通过美术创作和设计作品反映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讴歌民族独立、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作品成果,充分表现出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出包含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美术作品。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采用主题性绘画艺术形式,围绕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以及经典的红色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创作,展现红色英雄人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理念,激发观看者拼搏向上、热爱祖国的豪迈热情。未来,鲁迅美术学院将继续秉持红色文化与美术创作相互融合的创作理念,不断推动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创新发展,为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以及传播力提供有力支撑。 (郭廷元 李鹏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