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财税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紧扣“对标一流目标、破解突出问题、服务教育强国”主线,积极融入教育数字化浪潮,加快构建数字财税教学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财税专业数字化转型,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财税理论基础、熟悉财税政策与实务操作并且掌握数字财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数字革命冲击下,高校财税专业迫切需要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审视和重构,课程设置亟须在数字化技能、数字财税以及跨学科知识方面提升关联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针对财税专业未来人才需求的特点,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政策导向分析,了解当前数字技术在财税行业的应用情况及人才需求趋势,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学院充分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深度交叉融合的“学科集群”培养人才,基于项目、案例、设计、创造等升级重构专业教育课程,各门课程之间形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互为支撑的课程群体系。以学院“税务会计”教学团队为例,由会计、税收、法学师资构成,教学聚焦税收、会计、法律等研究领域,培养同时具备法治精神、税务能力、管理技能的全球胜任力税收人才。此外,学院还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定期评估机制,定期了解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学生构建基础扎实、面向前沿、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 推动教学资源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 在加速推进财税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财税专业教学资源亟须加入与数字财税相关的新内容,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构建包括课程讲义、研究案例、行业报告、实操视频等内容在内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时效性高、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材料。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此外,为改变传统教学在信息传递效率、教学资源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方面的局限性,学院结合实际案例探索开展讨论式教学或项目式教学,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打造特色本科生“1234”计划,大一开展班级读书会,大二开展财税计量研究方法训练营,大三开展财税学术论文研讨营,大四开展财税英才田野实验训练营,促进课程教学与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深度融合。 推进多元协同培养和师资团队建设 高质量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数字财税人才的关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为提高教师财税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数字技能,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推动构建政校、校企间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和师资团队建设。一方面,学院以多学科横向交叉和“学校—企业—竞赛—社会实践基地”纵向协同为载体,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师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在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的同时,还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为满足数字财税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围绕数字财税组建学科交叉师资团队,并聘请政府部门与企业从业人员共同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和教学环节。同时依托校企合作项目、中外合作师资交流项目等渠道,持续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赴国外知名高校进修访学,到财税系统等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全方位聚力赋能教师成长发展,实现学科知识、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有效结合。 (毛晖 靳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