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教改风采
2025-04-17 星期四
重庆市垫江县新民小学校
深耕“七造”模式 构建科学教育生态圈

  明月山下,双河湖畔,矗立着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百年老校——重庆市垫江县新民小学校。学校虽然地处县域乡镇,却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坚守“全面发展、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守正创新,勇毅前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2003年9月,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提出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育人思路。3年后,学校又将办学特色定位为“用科技教育铺垫学生人生底色,用科学精神启迪学生创新智慧”,以“七造”模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启了特色办学的新征程。

  营造良好氛围。环境是重要的育人资源,有润物细无声之功效。学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作用,在校内建设了科技长廊、校园气象站、创客种植园、走廊楼梯文化、校级和班级科创明星、班级展示栏、创客体验园、视错觉图等,让学生在静态或动态的环境中受到科学的熏陶和影响,多次接受科技部门领导督查指导及接待兄弟学校观摩学习。

  建造精细管理。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运转的动力之源。学校坚持“统一领导,全程指挥,分级管理、分组负责”管理体制,把科学教育加法纳入学校长期规划,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融入每周工作安排,由校长亲自抓、副校长具体抓、中层干部全力抓、全体教师配合抓,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确保科学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打造一流师资。教师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推动者和实践者,学校坚持“大投入、高培训”与“压重担、出硕果”相结合,常态化选派教师参加各级科学教育培训等,持续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教学技巧。目前,学校有科学教师20名,其中,科学专职教师6名,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金奖获得者和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各1名,重庆市优秀科技辅导员6名,垫江县优秀科技辅导员10名。

  构造设施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学教育领域,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学校于2015年在垫江县率先建成机器人操控室,2020年又建成270平方米的科技体验厅,现有科技室和劳技室各2间、实验室4间等,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锻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把科学教育课堂作为育人主阵地,据此构建了“345”小创客育人模式,“3”即“国家(以科学为主)、地方(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校本(以“发明与创造”科技课程为主)”三级课程,“4”即构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责任”四维空间,“5”即打造“科学尚德、科学启智、科学健体、科学致美、科学助劳”五大功能模块,让学生经历创意、设计、制作、分享、改进、评价等科学过程,体验造物的艰辛与快乐。

  创造活动模式。科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各种实验和探究活动。学校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小创客育人活动模式,即: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如组织学生到重庆科技馆体验、到中华仙草园研学等;以家庭教育为左翼,实施了电器探秘、智能家居等项目,“新苗”家长学苑定期进行科普授课;以社区教育为右翼,实施了观察气象站、观察农业园等科普认知项目,动物养殖、香囊制作等科普体验项目,科普“小代表”、科普“小使者”等科普服务项目,以及竹编艺术、川剧变脸等科普传承项目。构建了“139”小创客育人活动体系,即1个科技活动工作坊、3支科学考察队、9个科技兴趣小组,定期开设“科技活动月”和“科技活动节”,做到科技活动周周有、月月有、期期有、年年有。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开展科普讲座、亲子科学日等活动,营造政府部门统筹、各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全域科学教育氛围,推动科学素养培养向纵深发展。

  铸造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学校持续完善科学能力素养结构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完善《新民小学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奖励办法》《新民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管理办法》等,涵盖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管理、服务、督查、评比、保障等多个方面内容,力求以科学教育评价助力学生“人生出彩”。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实践与沉淀,垫江县新民小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国家专利112项,荣获“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科创筑梦’乡村科技教育特色校”“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称号,其成功经验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未来,学校将秉持初心,持续优化“创客+”课程,让科学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校园的每个角落,着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兼具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陈俊权 李小平 殷相民 冉亚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2深耕“七造”模式 构建科学教育生态圈 陈俊权 李小平 殷相民 冉亚华2025-04-17 重庆市垫江县新民小学校 2 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