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星期四
鲁迅美术学院
多学科融合 促进视觉教育创新发展

  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文化产业蓬勃兴起,视觉文化全方位融入社会生活,从繁华都市的街头广告到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界面,视觉元素无处不在。视觉教育作为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人才的关键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鲁迅美术学院作为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持续的创新精神,在多学科视角下积极开展视觉教育实践,不仅为视觉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还为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新课程体系

  打破专业壁垒

  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电影、电视、网络节目、短视频等为典型代表的视觉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鲁迅美术学院作为视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从专业课程建设层面发力,以此实现创新人才的培育目标。学校紧密跟踪未来科技与图像应用的前沿热点,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升级。例如,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影视、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校及时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融入这些新兴技术,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前沿技术的应用方法。

  在课程建设中,鲁迅美术学院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既能扎实地掌握视觉美学理论以及与图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能紧密结合产业热点开展颇具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中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与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潮酷设计赋能腕表共创课堂”,将品牌真实项目植入“数字产品设计”“跨界设计思维”等课程,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传媒动画学院与华夏幸福基业共建“泛动漫艺术区块链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依托“数字动画创作”“公共艺术策划”课程,组织学生参与“T20嘉善新西塘越里大地艺术节”项目,将动画、漫画、场景设计等专业技能融入文旅场景开发,形成“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双轨育人机制。影像艺术学院依托摄影影视实验教学中心,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新工厂艺术项目10/10”,引导研究生围绕工业美学创作公共艺术作品。例如,雕塑《TIME》的设计生产过程,整合了“影像装置艺术”“材料与工艺”课程内容,学生在预算管理、方案落地等实践环节中提升职业能力,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空间,形成“艺术为工业赋能”的典型模式。这些案例均以真实的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校企“双导师制”、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了从“课堂习作”到“市场产品”的育人升级,为视觉产业人才培养构建了专业的实战平台。

  产学研一体化

  厚植实践土壤

  鲁迅美术学院积极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多学科融合创造实践机会。在工业设计学院与企业合作的产品设计项目中,各专业学生协同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外观与结构设计,确保产品美观且实用;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特点,进行材质与色彩搭配,提升产品的触感和视觉体验;传媒动画学院学生运用动画与交互设计知识,为产品设计数字操作界面和动画演示视频,方便用户操控产品并了解其功能。通过多专业学生的协同努力,该智能家电产品在市场上一经推出便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鲁迅美术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挖掘辽宁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文创产品开发项目为例,美术学专业师生凭借精湛的艺术功底对故宫建筑、文物进行艺术临摹与再创作;设计专业师生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文具、饰品、家居用品等各类文创产品设计;传媒动画学院师生通过制作精美的动画短视频、举办虚拟展览等方式,为文创产品进行线上宣传推广。

  多元化培养

  满足多样需求

  鲁迅美术学院根据视觉产业不同领域的需求,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设计类专业,学校推行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参与实际设计项目。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参与项目的难度与规模不断增大。在为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环境设计时,学生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商业运营需求与消费者心理,设计出兼具吸引力与实用性的空间环境。通过丰富的项目实践,学生毕业时积累了丰富设计经验,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校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企业根据业务需求提出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设置建议,学校据此开设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艺术设计等前沿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机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如设计虚拟现实体验展厅、开发智能交互艺术作品等。这种定制化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无缝对接企业岗位,深受企业青睐。

  多措并举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鲁迅美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故宫文创产品开发项目中,学校师生深入研究故宫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文物特点等,将这些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出的故宫主题书签,以故宫建筑造型为蓝本,采用金属材质制作,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故宫元素笔记本,封面用传统工笔画技法绘制故宫雪景,内页纸张优良,书写舒适。在大连历史文化街区视觉形象提升项目中,学校专业团队对街区历史建筑、文化传统深入挖掘研究,设计出统一且富有特色的街区标识系统、导视牌和景观小品。此外,学校每年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创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文创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其间,举办的文创产品展览展示了学校师生与辽宁省文创企业的优秀作品,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学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展望未来

  持续创新前行

  近年来,鲁迅美术学院在多学科视角下的视觉教育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面对快速发展的视觉产业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学校将持续创新前行。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校将紧密围绕辽宁省产业发展战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例如,学校深入研究辽宁省“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文化产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例如,结合辽宁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总体部署,加强与省内智能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交互体验等专业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学校进一步挖掘辽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运用视觉设计、数字艺术等创新手段,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与市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为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新时代续写绚丽篇章。

  (孙小川 刘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1多学科融合 促进视觉教育创新发展 孙小川 刘鹏2025-04-10 鲁迅美术学院 2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