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星期四
龙门渡口:黄河锁钥间的千年回响

  我来到山西河津龙门,一睹“黄河锁钥”的雄伟景象。这是黄河最窄一段,东岸是山西河津,西岸是陕西渭南。来之前我对黄河的印象是浩荡浑浊、桀骜不驯、泥沙俱下,可当我站在龙门渡望黄河时,一下就词穷了,峡束洪流起怒涛,一眼望去就是幅现实的《千里江山图》。

  表里山河,黄河在这里摆脱最后束缚,一泻千里。杲杲夕阳给波澜不惊的黄河穿上了黄金似的龙鳞。《吕氏春秋》载: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黄河在陕北高原和吕梁山谷底中,奔腾湍急,到达龙门渡后,前面是平原,水流变缓。驻足于高耸观景台,我心跳加速,思绪倏地如电影般徐徐展开。

  4000多年前的黄河就像头未被驯服的野兽。大禹,传说中最早治理黄河的人。他勇敢地站了出来,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十三载,历尽磨难,平定洪水,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黄河宁,天下平,这是一场千年接力赛。黄河儿女,前赴后继,自强不息,让泛滥之水一次次归于安宁。

  面对滔滔黄河,耳畔萦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500多年前,孔子率弟子观四险之最,那冲决水势是一种生命的紧迫感;1200多年前,李白经历一次别离,也把笔触伸向亘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那狂怒不羁的河水是一种力量和气势的象征;刘禹锡借浪漫主义的想象,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通银河是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豪迈地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走下观景台,来到黄河最窄处——龙门渡。它是黄河咽喉,是华北通向大西北的要道,古称龙门天堑。这有一座桥,桥头有一座偌大的鲤鱼雕塑,是“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出处所在。《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鱼跃而上之,跃过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

  古有千万考生从龙门东岸乘舟横渡黄河进京赶考。在古代这是一道天险,如今天堑变通途。今天乘车过河只需几秒。此时,头顶忽地传来“呜——”的汽笛声,我仰头而视,如钢铁巨龙般满载货物的列车疾驰而去。仅几分钟又有一条钢铁巨龙飞过。一百年前,这里曾是那些面黄肌瘦的贩夫脚踩泥沙、等待小木船过河的渡口。而如今每隔几分钟就响起轰鸣声,这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声,是中国速度,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从桥上下来,穿过一条小路便来到了黄河岸边。眼前黄河温婉如玉,似乎一块晶亮琥珀,宁静平缓。我挽起裤腿,拿起矿泉水瓶,迫不及待地踏进黄河。细软河沙抚摸我的脚底,温润黄河水亲吻我的双腿。我俯身灌满一瓶黄河水,水似乎并不浑浊,难道“跳进黄河洗不清”也已成历史了吗?这得益于历代治理,才有黄河安澜,造福中华。其中很多重要人物却默默无闻,比如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院士,为治理黄河,他踏遍全国,跋山涉水,呕心沥血。十几年间黄河水土流失量由13亿吨减少到3亿吨。朱老躺在病床上还说:黄河水不清,我死不瞑目。现在黄河水清,他却不在了。这位为黄河奋斗一辈子的老人,值得被铭记。

  抬头眺望远方,远方沃野千里。这条滥觞于青藏高原,呼啸奔腾万里路程而注入渤海的河又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是根与魂的厚重,是中华文明肇始,见证中华民族的兴衰繁荣。中华民族包容万方、革故鼎新、持续创新的伟大传统和精神伟力就是在黄河的大浪奔腾中不断孕育而成的。我想,中华民族未来在滔滔黄河水不断推动下,也必将更加绚丽光彩。

  (指导教师:李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美好少年 04龙门渡口:黄河锁钥间的千年回响 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学七年级(11)班 罗天铚 指导教师:李琳2025-04-10 2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