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基层
2025-05-24 星期六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打造特色“金课”群 培养卓越农科人才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新农科战略号召,立足中华农耕文明深厚底蕴,创新打造“农耕文化+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历经16年精耕细作,深度挖掘中华农耕文明育人价值,精心构建出“知农·爱农·话农”英语“金课”群三维育人模式。通过打造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群,培养了大批既精通英语技能又深谙农耕文化、能够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农业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自该育人模式实施以来,学院“英语话农史——华夏篇”“英语话农史——成语篇”两门自建慕课在多个主流慕课平台累计运行35期,覆盖全国106所高校,选课人数突破11万人次,教学互动高达142万次,充分彰显了学院农耕文化特色课程在知识传播、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2022年,“英语话农史——华夏篇”在印度尼西亚慕课平台上线,选课学员累计达500多人。2024年,“英语话农史——成语篇”也上线印度尼西亚慕课平台。

  建设农耕文明英语“金课”群,助力学生“知农”

  学院立足学校办学定位,秉持“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育人理念,系统梳理中华农耕文明5000年智慧,将“耕读传家”“农为邦本”等传统农耕智慧有机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厚植大学生知农爱农情怀。

  学院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构建农耕文化类英语“金课”群,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饱含丰富的“农味”。教学内容涵盖基础课程、进阶课程、拓展课程,其中国家级别3门、省级5门、校级3门。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话农史——华夏篇”“英语话农史——成语篇”两门国家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农耕文明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中华农耕文明知识。进阶课程包括“中国农业文明之旅”“成语中的智慧”“英语演讲”等省级、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通过讲授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精神,切实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讲述中国农业故事的能力。拓展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学概论”“中西文化比较”“英语阅读与写作”等省级、校级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通过将农耕文化精髓深度融入专业教学,涵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

  在课程建设的带动下,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教师主编和参编9本涉农英语教材,积累了农业专题资料包、教学活动方案库和“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项目库。同时,1名教师荣获2023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比赛国家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2024年第四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慕课团队成功入选2023年“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英语话农史”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江西省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录。

  重构农耕文明知识谱系,引导学生“爱农”

  学院以学生牢固掌握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知识(“知农”)为坚实起点,厚植学生人文素养和“三农”情怀(“爱农”),激发学生传播中华农耕文明(“话农”)的热情与信心,实现“知农”“爱农”“话农”三个向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新时代涉农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价值坐标。

  为充分展现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成就,学院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助力学生深入了解“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农思想以及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等优秀品格。同时,学院精心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巧妙将多种涉农传统文化元素嵌入教学课件,营造古朴、厚重的农耕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学院重构的课程知识体系实现了英语教学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目标。学院8名教师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英语话农史”线上课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8名教师获评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英语话农史——华夏篇”入选中国慕课十年典型案例;基于“中国农业文明之旅”课程的教学案例获评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和全国高校在线课程联盟联席会2024年度慕课教学优秀案例。同时,学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4所涉农高校共同编写的“涉农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案例集”共收录外语课程思政案例23篇,将于2025年6月在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实施多元课堂协同育人,教会学生“话农”

  学院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智慧教学平台与多元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出“线上线下贯通、课内课外联动”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线上课程采用内容型教学法(CBI),聚焦讲授中国古代农业故事;线下课程则通过项目式教学法(PBL),引导学生讲好现代中国农业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并进行项目成果展示。课程考核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数智手段,采用基于全过程跟踪的形成性考核办法,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此外,学院围绕“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开展第二、第三课堂,将英语语言学习与传承、传播中华农耕文化相结合,有效拓展课程育人实践空间和育人成效的外化途径。通过举办“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微视频大赛、“稻香杯”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以及“农耕杯”系列大赛等涉农赛事,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英语探农耕”社会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三农”事业,用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担当作为,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17年来,300余名学生志愿者到南昌县塘南镇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总服务时长达4000小时,累计受助儿童达2800余人次。

  学院构建的“知农·爱农·话农”英语“金课”群三维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先后荣获江西省高等教育类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立项。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能力显著提升。学生主持项目“‘农通中外’——做双语劳动教育课程研发推广的领先者”“‘稻’梦觉醒记——用英语讲好江西稻作文化遗产故事”及“‘活化石’焕新衣——江西省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获批省级及以上创新训练项目。学生连续两年在大学生绿色会展创新创意挑战赛“国际会展讲解(英语)”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同时,学院英语“金课”群的育人实践为行业类高校立足校本特色、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院将继续秉持“用英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的理念,加强建设“英语话农史”“金课”品牌,引导、鼓励学生在国际平台讲好中国传统农业故事,为服务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培养贡献英语课程力量!

  (肖友群 吴伟萍 曾小荣 陈泽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基层 03打造特色“金课”群 培养卓越农科人才 肖友群 吴伟萍 曾小荣 陈泽源2025-05-24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