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星期四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立足新财经教育改革 培养专业人才

  近年来,山东财经大学作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院校,聚焦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新要求与新变化,积极拥抱新一代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对财经专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现有的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培养机制等进行全面调整,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专业发展特色的新财经学科品牌。财政税务学院作为建院历史悠久、具有“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学院,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在校院两级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发力,全面打造财税学科品牌,努力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整合能力、自治能力的高素质财经人才。

  新技术赋能,建设智慧化教学场景

  学院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切实发挥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将人工智能嵌入新财经教育改革全过程,推动构建集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等于一体的智慧化教学场景,为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财经人才创设更加轻松便捷的教学环境,塑造全新的财经教育课堂教学新形态。一是立足新财经课程特点,协同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开展财政管理实验室、数字多媒体教学工具、人工模拟查账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搭建适合新财经课程教学需求的智慧化教学场景。二是积极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建设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运行管理体系,统筹管理线上线下课程的设计和融合,改进专业课程的在线学习体验和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多模式教学质量。建立网络数字财税实验室,搭建面向师生和社会的财税人工智能模型,为开展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三是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财经课程教学模式,借鉴其他学校智能化教学经验,建设基于财经课程教学特色和适合财经专业教学特点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如在税收模拟查账、纳税检查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财税、会计等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财经问题的能力。

  多学科交叉,构建新财经课程体系

  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中,学院致力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度,聚焦数字化人才的新特点,将人才培养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学科融合、产教融合上,打破学科壁垒,破解课程割裂、专业割裂等问题,实现财经专业与数字治理、资产管理、财税机制等现实课题的有机融合,培养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学院紧扣新财经教育改革要求,结合财经专业应用场景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与良好育人效能的新财经课程体系。一是分层分类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施课堂革命,抓牢课程载体和教学实施,抓实课堂主阵地,切实开展“中国税制”“财政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二是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向,开设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新财经专业课程。例如,立足当前税务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学校财税学科专业优势,让学生赴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保税区等校外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开展“沉浸式”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邀请多名专家学者进课堂,实行研究生校外导师制,开办一系列与财经课程内容相关的讲座,举办“百丞杯”税收实务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赛教融合,增强新财经育人活力

  为积极顺应新财经教育改革要求,激发学生在财经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灵活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综合能力,财政税务学院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支持财经专业教师积极带队参赛,通过参与国家、地方财经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商业金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活力,增强新财经人才培养效能。在近两年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中,学院有多支队伍进入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和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充分展现了财税学院学子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商业思维,进一步提升了财税学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财税学院新财经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设立的财政学和税收学两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学院主动担当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科学把握新财经人才培养规律,切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多学科应用融合思维与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在提升学生财经素养、培育学生现代化商业思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财政税务学院将继续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为打造高水平财经学科品牌持续努力,更好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切实提升财经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精准性、高效性。(滕晖 李森 石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立足新财经教育改革 培养专业人才 滕晖 李森 石伟2025-05-22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