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以“师德引领、党建赋能、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五维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新模式。自2018年恢复师范招生以来,英语专业立足35年办学积淀,聚焦基础教育需求,努力破解师范教育瓶颈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英语教师,成为苏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英语专业于2019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在2020年江苏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获评五星专业,于2022年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创新实践成果被多家媒体关注报道,为新时代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了“江理工方案”。 学院直面全球数智化发展趋势下英语专业师范生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确立了“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在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学院以教育部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标准为导向,构建了专业课程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的机制,实施“教学探究化”“研究成果化”“成果实践化”“实践创新化”的培养路径,“教—学—导—研—创”“五维一体”深度融合,打造了新时代英语师范教育新生态。 党建赋能强根基 师德引领树标杆 英语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专业,专业服务党建”的办学思路,以党建带团建的形式,深化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内涵,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并举的专业育人共识,专业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党建领航强根基,依托“校—院—系”三级党建机制,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和夯实师范生“价值”“知识”“能力”三大核心素养;师德涵养树标杆,构建“微讲堂+主题演讲+校友访谈”师德教育链,打造“师德师风微讲堂”,连年举办新生“知荣辱·铸师魂”主题演讲赛,将师德教育前置化、场景化。打造“卅年情怀铭于心”老教师系列访谈栏目,邀请全国优秀教师徐林泉等杰出校友开展“我们都是师范人”系列分享活动,塑造“抬头找优秀,低头找差距”的师范文化。课程铸魂显特色,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高级英语”“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师德引领+素养提升+国际传播”“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创新强担当,以党支部共建为契机,推动党建与基础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以博士教授科研为引领,打造“常州三杰红色文化传播”项目,指导学生创编双语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开展“科技筑梦 家国铸魂”主题党日活动,被多家权威媒体专题报道。党支部和系部协同育人创生态,依托“教—学—导—研—创”联动机制,全面推动“三全育人”落地,围绕红色文化传播、乡村教育振兴等主题孵化演讲赛、视频赛等学科竞赛成果,实现教风学风双向赋能。 交叉融合育人才 理实一体强技能 英语专业对标基础教育卓越教师核心素养需求,坚持英语、教育学科相融合,师范性、学术性相融合,强化英语专业的师范属性和师范专业的英语技能,突出卓越教师的知识能力培养和教学技能培养。“双核”课程强根基,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英语+教育”的“双核”课程体系,深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英语教育实训”等特色课程建设。“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入选学校产教融合课程和AI课程建设项目,推动学科交叉与智能技术赋能。赛教融合活生态,优化提升“第二课堂”设计水平,创新“以赛育能”培养路径,自主设计“语音模仿秀”“师范生基本功技能赛”等特色赛事,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闭环。英语专业学生先后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江苏省赛区比赛、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江苏省翻译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得到锤炼,荣获国家级别短视频赛银奖、省级跨文化交际赛特等奖等标志性成果。校地协同破壁垒,健全产教融合机制,充分挖掘整合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资源,开展“高校中学联合教研 携手共育时代新人”主题研修,走进中学、常州三杰纪念馆等学校和红色场馆打造“红色育英讲堂”系列品牌活动,构建“校园课堂→中学实训→文化场馆”三维实践平台,打通师范技能培养“最后一公里”。多元出口显成效,坚持校园内外融合,密切产教联系,强化与教育界、文化传媒界协同,持续开展一线专家进课堂、中学校园和文旅企业参访等实践活动,多赛道培养,实现“专业技能”“行业素养”双突破。 “三位一体”强驱动 协同育人结硕果 英语专业积极联动政府部门、中小学逐步推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苏南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中心智库功能,“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渐趋完善。高校、政府部门、中小学相互联通补位,丰富“开放式”课程评价体系,将实践能力评价嵌入“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评价”体系,在强化师资培养适应性的同时,提升和优化专业社会服务效能。创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师科研实践反哺教学实践的能力,打造互动式、探究式课堂,激发学生问题导向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学生深度参与48项教师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形成“研教互促”的良性循环。坚持职前职后基础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的办学理念,以“笃行·追梦”讲坛为载体,通过“专业赛事、学术讲座、系部活动”“三线”并进,强化朋辈引领与学业规划,激发师范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专业导师+学长导生”“双导机制”赋能学生成长,推动教学与学工协同,依托项目学习法,以成果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与教学逻辑能力。 英语专业创新构建的“教—学—导—研—创”“五维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确立了“双链驱动”(价值链与创新链协同)、“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促教)、“科研反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跨域赋能”(大中小学贯通培养)四大核心路径,系统性服务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培养与职后英语教师培训的能力显著增强。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深化“师范教育+国际传播”多维育人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完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培养框架,强化基础教育服务能力,持续输出教师教育改革的“江理工方案”,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杨国萍 陆海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