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张家界学院以系统性思维构建“环境育人、课堂育人、竞赛育人、校友育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多元协同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育人 构建“三维一体”创新创业生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机构,建章立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安排了专门的经费,制定了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与奖学金制度、创业园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了“参与有激励、实践有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是组织开展活动,鼓励多方参与,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人文环境。学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沙龙等活动,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进校园,分享创新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人物评选、创新创业先进人物报告会、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定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建设场馆,营造先进的物质条件环境。学校新建了1.5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大楼,打造一个集创新创业学习培训、项目孵化、成果转化、运营实践、校企合作、经验推广、创客公寓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文创与电商孵化室”“SIYB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大商科创新实训中心”“土家织锦工程创新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确保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课堂育人 打造“三级递进”教学体系 学校一贯坚持“创新教育普适化,创业教育精准化”的理念,建立了“基础层(通识启蒙)—融合层(专创融合)—进阶层(实战赋能)”三级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提升的递进式培养。 “通识启蒙”课程面向全体低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理论,学会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专创融合”课程面向各专业学生,由各专业结合专业实际和特色开设,重点将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创新思维,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方法和能力。 “实战赋能”课程面向高年级学生,根据学生需求建立不同画像,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例如,为修完“创业基础”课程后有继续学习意愿的学生开设“SYB创业培训”课程,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大商科创新创业实训”课程,通过模拟经营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为有电商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电商创业培训”课程;为正在从事创业实践或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精英班培训”课程,通过校外创业者和企业家进校现身说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创业能力。 竞赛育人 深化“教赛融合”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校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实施“赛考工程”,建立“教学—备赛—竞赛—反哺”的闭环机制,形成了“以教促赛、以赛助教、教赛融合”的良好氛围。 一是各学院、各专业积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学科竞赛内容,不断唤醒良好的竞赛意识,开拓竞赛思维,增长竞赛知识,提升竞赛能力。 二是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培育项目,通过“小组闯关”“导师陪跑”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赛能力。 “赛考工程”实施以来,参与竞赛培育的学生逐年递增,而有备赛或参赛经历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学生。随着参与度的提高,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也越来越好。2023年,学校学生共有97人次获得国家级别奖项,400人次获得省级奖项,竞赛成绩居湖南省民办高校前列。2024年,学校园林专业学生易强强团队的“羊肚菌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依托学科优势在国家级别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彰显“以赛促教、以创促产”的育人成效。 校友育人 激活“传帮带”协同效应 “校友到了哪里,学校的围墙就建到哪里。”学校重视校友工作,深挖校友资源,构建“双向赋能”机制,实施“以大带小”工程,赋能创新创业育人工作。 一是开展“校友论坛”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为在校学生开展通识创新讲座、创业分享会、校友创业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师兄师姐的成长经历和实战经验中汲取养分。 二是实施“校友创业导师计划”,通过“送出去”,“一对一”为“创业精英班”的学生安排一名创业校友作为导师,建立师徒关系。平时师徒之间以线上联系为主,寒暑假学生到导师企业实训,担任导师的助理,全面学习创业和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学校2015届市场营销专业校友石开在校期间就是“创业精英班”的成员,毕业后回到家乡湖南省保靖县创业,创办湖南林茵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荣获“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湖湘青年英才”等9个国家级别荣誉和19个省级荣誉。现在,石开也成为学校校友创业导师团中的一名成员。 张家界学院“四育人”工程通过生态构建、课程革新、实践强化与资源联动,有效破解了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资源碎片化”等痛点问题。其实践经验表明,创新创业教育需以系统思维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学用贯通”的培养路径。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拓展国际视野,为培育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而不懈努力。 (张家界学院副院长 向江 何小飞、张家界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