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关作为高校治理体系的中枢,承担着教学管理、科研服务、资源配置、师生服务等重要职能。高校机关文化是高校党政机关部门及其干部、教职工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被普遍认同的集体意识、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等。高校机关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机关运行效能,还深刻影响着高校整体治理水平和育人生态。在新时代背景下,四川师范大学尝试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多维视角探索创新实践,构建兼具价值引领、制度规范、行为自觉和文化认同的现代高校机关文化体系。 打造理念文化:以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高校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念。高校党政机关部门是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的直接执行单元,也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助手和参谋,同时也是联系各二级学院、科研平台等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四川师范大学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机关文化建设,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四川师范大学各级党委中心组坚持“第一议题”,各党支部坚持“第一主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激活机关“神经末梢”,进一步坚定机关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理想信念。组织机关根据部门职能职责、使命愿景、服务标准等要求,从文学典籍中引经据典,凝练出各部门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既能表达厚重的文化内涵,又能体现各部门的价值观念。 打造制度文化:以规范体系保障运行效能 制度是高校机关文化建设的刚性支撑,是实现“硬约束”与“软引导”相统一的基础。四川师范大学机关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中心任务和重大任务要求,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的制度体系,倡导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形成行为规范、团结协作、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机关服务理念,从“权力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更好服务学校大局、服务全校师生。四川师范大学机关各部门梳理部门职能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审批事项清单和办事流程图,建立“三单一图”服务模式,明确分管领导和各科室管理事项的审批权限,由机关党委组织编制《师生办事指南》,让师生“明白办事、精准办事、高效办事”。同时构建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机制,制定机关各项工作督查督办工作台账,并实行定期通报,对未完成的事项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政令畅通、见行见效。推动落实“服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服务制度,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和部门协同,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打造行为文化:以作风转变塑造机关形象 行为文化是高校机关文化的直观体现,高校机关人员的个人行为是直接影响高校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包括服务意识、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良好的行为文化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师生对机关部门的满意度,促进校园和谐,助力学校整体发展。四川师范大学从细节入手,致力于培育风清气正的机关工作作风,以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学校制定出台《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实施细则》,以建设“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为总目标,分别对机关部门工作作风、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打造品行作风优良、工作效率高的机关管理服务队伍。 打造环境文化:以氛围营造凝聚文化认同 环境文化包括以物理空间为载体的文化阵地和依托品牌活动营造的人文氛围。四川师范大学机关运用办公区走廊、墙面、宣传栏等对部门文化理念、所获荣誉、历史沿革等进行展示;打造“教职工之家”,给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开展沟通交流的场所,切实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归属感,为形成良好的机关文化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文化等融入文化建设,培育和打造机关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如读书会、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等方式,在机关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人文修养,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四川师范大学已形成“机关读书会”“青年思想汇”“同心协力,争做先锋”等机关品牌文化活动,促进了机关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机关的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四川师范大学以价值引领为魂、以制度规范为骨、以行为自觉为脉、以环境创新为形,形成了多维协同的文化生态。未来,四川师范大学机关会持续将数字化、AI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文化建设中,并进一步强化“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将文化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塑造良好形象,为教育事业发展凝聚共识,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刘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