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钢琴教学中,学院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推动钢琴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政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钢琴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 理论基础 音乐教育通过美学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感,其对培养音乐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钢琴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弹奏技巧,还包含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内容,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钢琴教学中,学生接触大量的名家作品,不仅要演练弹奏,还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以及情感的传递与演绎方法,进而提高音乐理解力与音乐鉴赏力;钢琴弹奏中灵活的手指技巧以及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有利于提升其音乐表现力;通过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以及器乐艺术指导、声乐艺术指导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钢琴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结合演绎,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教育审美体验;钢琴音乐与数字技术等的创新应用,拓展了音乐教学的途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将音乐修养与思想道德培育有机结合在钢琴教育中,旨在实现“育人先育德”的目标。例如,将《解放区的天》《我的祖国》等音乐作品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进行演绎,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通过《皮黄》和《京剧瞬间》这两部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钢琴技巧相结合,展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学院通过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与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更好地发挥出钢琴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实际效用,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钢琴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 实践路径 举办思政主题钢琴音乐会。钢琴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许多作品穿越岁月,依然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和重要的教育意义。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过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钢琴音乐会,让学生现场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深刻理解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例如,通过演绎《黄河钢琴协奏曲》和《红旗颂》等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使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创作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积极创作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和表现手法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例如,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理念的追求。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作为艺术作品存在,还可以作为学院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历史,激发奋斗精神。通过创作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通过艺术形式传承了红色基因,培养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钢琴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 实际效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钢琴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在提升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使其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学院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等,让学生在课内外获取更多的音乐和思政知识,提升其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结合人文社科与艺术技能教育,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及评价机制,将学生演奏每学期所学音乐作品作为考核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具有教育意义的钢琴作品,并以学生交流会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感悟。 未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将继续探索技术创新及跨界合作,优化和整合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持续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习体验,推动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学生对传统和现代音乐的理解,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音乐人才贡献力量。 (孙耶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