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专业是江西财经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人才。多年来,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教研团队扎根红土地办教育,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的育人机制,形成了以课育人、以馆育人、以赛育人特色做法,有效拓展了融合贯通式育人空间和阵地,其育人机制和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线上线下融合,坚持以课育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教研团队坚持以课育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育人机制。 线上,依托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大力推进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借助丰富的线上一流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同时,积极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变革,加大线上学习考核的比重。依托学校牵头承建的教育部门“中国税制”课程虚拟教研室,构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线下,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持续优化“税务管理”等传统课程,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智慧课程,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运用能力。开设“机器学习与财税数据挖掘”等交叉融合类新课程,提升学生的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在“税务管理”等课程中,开展涉税争议处理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场景,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育人机制,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有效拓展了网络育人空间,取得了显著的课程建设与育人成效。“中国税制”课程先后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税票鉴赏”等课程获批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同时,学生的专业知识、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就业市场上表现优异。 课上课下协同,推行以馆育人 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是拓展实践育人阵地的重要渠道。江西财经大学建设了国内高校首座税收票证博物馆——中国税票博物馆。依托该重要平台,税收学教研团队有机联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推行以馆育人,探索课上课下协同的育人机制。 课上,全面介绍印花税票的概念、征税范围和应纳税额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税票的基本概念与计税原理;深入讲解中央苏区时期财税实践,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财税治理思想;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税史”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税收征管的历史演变。 课下,充分利用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用一张张泛黄的税票透视历史事件留下的痕迹,用鲜活的红色税收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和专业学习热情,让博物馆成为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成为财税专业学生开展税法宣传的重要载体,发挥“以史鉴今”的教学和育人功能。 通过课上课下协同,税收学教研团队推行以馆育人,让学生在现场体验感悟新时代税收征管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课上课下协同的育人机制也助力江西财经大学的中国税票博物馆先后成为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校内校外一体,践行以赛育人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环节。江西财经大学税收学教研团队实行校内校外一体,践行以赛育人模式。 校内,组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开设“社会研究方法”“财税计量与分析”“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理论与方法课程,夯实理论与方法基础。依托教育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教改项目,开展学科竞赛研究与讨论,提升教师团队的指导能力和学生联合攻关的能力。 校外,组织学生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学科竞赛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与江西省税务部门联合开展调研,了解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组织学生走进中大型企业、税务师事务所,实地调查企业发展面临的堵点、痛点。走进居民小区开展问卷调查,获取群众诉求第一手资料。 近年来,通过实行校内校外一体的学科竞赛育人机制,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显著,在重要赛事中屡获大奖。税收学专业学生作品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2024年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王乔 徐建斌 吴宗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