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三小学始建于2007年,是阳城县打造“教育强县”的重点工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让每一名学生优雅成长”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尚雅教育之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铺就了基石。 以心筑基 形成尚雅党建新优势 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班会课中融入红色故事、革命历史等内容,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红色影片、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党员教师收集红色校本资源,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使红色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多样化红色主题活动。学校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例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千人合唱等。此外,学校还设立红色文化长廊,展示革命历史图片、英雄人物事迹,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 搭建案例型师德师风展示平台。学校以“脚踏实地做事 尚德儒雅做人”为校训,规范教师言行,激活“四有”好老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名师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奋发进取,在奋发进取中增进和谐。同时,借助年度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催生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教师,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优秀教师事迹,树立师德榜样,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开辟实践型师德师风践行阵地。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如校园环境美化,校园安全维护等。鼓励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活动,如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建议等。针对学习困难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组织党员教师实施“一对一”帮扶计划,教师定期与帮扶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以诗铸魂 打造尚雅德育新家园 课程奠基,学诗明德。每天早晨,学生打开学校编著的校本教材《开心国学》,开始20分钟的晨读,校园里充满着学生朗读古诗词的洪亮声音,让人沉醉。《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等经典引领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 环境熏陶,见诗励德。漫步在阳城县第三小学的校园中,能感受到浓浓的诗词德育文化氛围。教室、楼道、食堂,随处可见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诗词书籍整齐摆放在“悦读书吧”“班级图书角”,LED大屏上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等相关视频……学生在精心打造的视听盛宴中,耳濡目染,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员联动,读诗厚德。一是千人诵读,在世界读书日,师生千人诵读,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二是师生同读,教师带领学生从课堂到课外,或讲或演,或歌或舞,共同品味经典诗词;三是亲子共读,将阅读从学校延续到家庭,每周三是学校的亲子阅读日,学生在与家长的交流与互动中感受诗词的真善美,提升道德素养。 诵读焕彩,品诗怡德。学校创新开展多元化的诵读活动,以别具一格的形式为诗词诵读增添活力,引导师生在经典诗词中涵养品德。通过情景剧重温经典古诗,感受和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节操美德;在《长歌行》的诵读中教育师生珍惜时间,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师生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并用手势舞和扇子舞等形式展示中国少年胸怀远大志向的亮丽风采。 媒体扩声,吟诗扬德。学校与阳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创立《读诗吧少年》栏目,师生同读、共品经典诗词,以主流媒体的优势,展示尚雅学子热爱诗词、与诗为友的良好阅读习惯,展示尚雅校园文化、师资力量、教育魅力,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此栏目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展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以能强师 锻造尚雅教师新方阵 建章立制,指导人人会做教师。学校制定《阳城县第三小学尚雅教育睿雅课堂教学常规》操作规程,明确“初案—共案—个案—特案”四步课时备课流程,构建“倾听、自学、互学、展学、评学、测学”六维度睿雅课堂评价体系,研发“为自己奔跑教师成长档案”“阳城县第三小学睿雅课堂教学周刊”等四种管理工具,借助明确的操作流程、固定的实践模式、严格的常规管理,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样态,涵养教师尚雅的气质。 躬耕实践,实现人人能做教师。学校以五阶成长规划实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规划“尚雅新秀—尚雅骨干—尚雅能手—尚雅学科带头人—尚雅名师”的五阶教师成长路径,以年度尚雅教师展示课为平台,通过“新秀亮相课、骨干研讨课、能手展示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名师引领课”,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15种学科实践课型;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助力教师实现“跨越式提升”,给悟性高、能力强的教师搭台子、压担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本土名师;以课题为源助力教师实现“研究式提升”,鼓励教师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青蓝结对”实现教师“拔节式提升”,要求青年教师“拜师学艺”,读名师著作、学名师课堂、悟名师思想;以“基于大观念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统领,以专家思维的形成和学科实践为重点研究内容,用单元整体阐释的方式抓备课管理,用关键课例展示的方式抓课堂改革,用课堂达标的方式抓作业管理,形成“提师强能三小模式”,实现人人能做教师。 评价赋能,激励人人想做教师。学校构建教师评价共建共享治理体系,通过“基础项目积分式、团体项目捆绑式、特色项目申报式、规定项目达标式”的评价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广度、深度。借助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主体评价,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五阶教师成长路径的基础上,学校组建了以副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术指导团队,以薄弱学科提质为目标的8个项目攻坚团队,以5个省级研究课题为引领的科研团队,以省市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人人有研究课题、个个有研究阵地、人人有研究成果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团队正在崛起。 以评育才 培育尚雅少年新栋梁 校本化评价,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推行“534”慧雅学生评价体系,“5”是指围绕“礼、思、健、雅、勤”5个维度,搭建起融合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3”是指依据低、中、高3个学段课程标准,细分为25个评价要素,让评价更贴合学生的成长规律。“4”是指从4个方向变革评价方式,即:从定额评选制向达标认定制转变,给予学生更多获取认可的机会;从侧重知识技能的分题评价转向聚焦学科素养的分项等级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简单的分值等级制过渡到注重过程描述的写实述评制,使评价结果更具参考价值;借助“五育”评价数据平台,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这套体系真正实现了让评价为教育赋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阶梯式评选,引领学生成长方向。学校构建了学生成长阶梯式评选机制,为学生的成长确立清晰目标与明确方向。新时代尚雅少年评选设有3个层级:一级为新时代好少年标兵,二级为新时代好少年,三级包含德雅少年、智雅少年、体雅少年、美雅少年、勤雅少年。每年5月中旬和12月中旬,在学校政教处和教导处的组织安排下,各班组建评审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正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家长代表。评审小组依据评选资料,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3个层级的优秀少年展开评选。 过程性记录,开辟学生成长路径。学校精心设计统一的学生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本学年的成长轨迹。档案内收纳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各类德育活动照片与学生心得真实展现了学生在品德修养上的进步,各类竞赛奖状、优秀试卷、优秀作业彰显了学生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体艺2+1”项目合格证、比赛照片见证了学生在体育与艺术领域的探索与成就,综合素质评定表全面呈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借助这一档案,真实、全面、动态地留存学生的成长历程。 智能化评价,勾勒学生精准画像。学校借助科大讯飞教育云平台,研发了“‘五育’学生评价”网络版,管理员、教师、家长各司其职,一系列系统化的闭环完成后,平台综合所有信息,对学生的成长写实数据、学业数据、体测数据等进行智能化采集,为每一名学生生成一份精准化成长手册(学生画像)和阶段性“五育”报告,实现了从纸质版到数字化的迭代升级。 尚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在尚雅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言行更加文明,教师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国家级别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等80余项荣誉称号。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尚雅教育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举措点亮教育新光,让尚雅之花在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成定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