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风采
2025-03-31 星期一
多维发力 全方位支持婴幼儿健康成长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婴幼儿早期教育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立足婴幼儿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保证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探索托班环境的“四化”路径,提供适宜婴幼儿游戏的“三项”策略,运用能安抚婴幼儿情绪的“多样”方法,提炼律动游戏的“五性”特质,开展能优化教养细节的“多元”评价,不断赋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全方位支持婴幼儿健康成长。

  托班环境的“四化”路径。托班环境创设的“四化”路径主要包括“氛围家庭化”“创设阶段化”“材料广义化”“空间动态化”。“氛围家庭化”即物质环境的创设要凸显出家的安全、温馨、舒适、方便。“创设阶段化”即物质环境的创设要在保障婴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婴幼儿发展规律方面的需求,以婴幼儿从入托开始的不同阶段为依据,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层次化的调整,保证物质环境在时间调整、内容变化上的有序性。“材料广义化”即保证材料内容的宽泛性和材料功能的无限制性,教师在把控材料安全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功能进行多维度的审视、挖掘与利用,使婴幼儿在不受材料功能限制的操作中获得更多元的信息。“空间动态化”即利用活动室的桌、椅、板、柜、床等物品创设分散式、圆圈式、长龙式、探寻式的平面化游戏空间,利用活动室空间内的悬吊饰物进行布局和排列,形成高低式、疏密式、交叉式的立体化游戏空间,帮助婴幼儿增强多感官体验。

  适宜婴幼儿游戏的“三项”策略。婴儿园从婴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入手,充分观察和有效解读婴幼儿的行为,提供适宜婴幼儿游戏的“顺应”“激发”“提升”的策略。“顺应策略”即教师在游戏中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兴趣、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做出能够满足婴幼儿需要的支持行为;“激发策略”即教师为充分调动婴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通过有韵律的语言和声调、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或利用婴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歌曲、故事、游戏,采用生活化、形象化、拟人化的方式调动婴幼儿的情绪,激发其好奇心;“提升策略”即教师以不改变婴幼儿当前的活动方式或与婴幼儿当前活动方式相适切的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材料或生活中的教育元素,支持婴幼儿游戏、丰富婴幼儿经验,使婴幼儿的思维向更高一层递进。

  安抚婴幼儿情绪的“多样”方法。由于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哭泣是婴幼儿传递信息、引起注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哭泣的原因不同,哭声也具备不同的特点。婴儿园针对不同哭声的特点,以不同的方法安抚婴幼儿的情绪:采用“回应法”,为婴幼儿提供环境支持,安抚因为遇到冲突或困难而哭泣的婴幼儿;采用“观察法”,细心观察婴幼儿并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安抚因为身体不适而哭泣的婴幼儿;采用“转移法”,帮助婴幼儿转移注意力,安抚因为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哭泣的婴幼儿;等等。运用以上方法能够有效地理解和帮助婴幼儿,促进婴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关系。

  律动游戏的“五性”特质。律动游戏不仅能使婴幼儿拥有健康的体格,还有助于其保持心理健康,调节心理状态‌。婴儿园探索出了婴幼儿律动游戏的“五性”特质。一是注重板块内容的生活情境性,即律动要具有贴近婴幼儿生活经验的生活情节,利用婴幼儿熟悉的情境调动其兴趣;二是注重操节动作结构划分的模糊性,即弱化操节间的动作结构划分,顺应婴幼儿“性之所至”的行为特点;三是注重操节动作的单一、重复、夸张性,即设置婴幼儿喜欢的简单、夸张、重复的动作,使婴幼儿乐于进行律动;四是注重动作变化的低频率性,即根据婴幼儿的具体动作行为,配以适宜的动作频率,变化不宜过快;五是注重器械操作与动作锻炼的整合性,即运用具有吸引力的器械,并结合器械的功能帮助婴幼儿更好地进行律动。

  优化教养细节的“多元”评价。婴儿园立足当地的地域特征及资源,探索出“多样化+针对性”教养实施方案,积累了丰富的评价实践。例如,重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婴幼儿体能测试,开展医育性评价;瞄准领域发展目标,联合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省川剧院等开展领域性评价;针对教师教养行为,对教师的教养细节开展细节性评价;聚焦婴幼儿日常游戏活动观察记录,开展针对性评价;建立档案记录婴幼儿成长日常,评估其具体发展水平,开展动态性评价;等等。婴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医生、婴幼儿均是评价的主体,婴儿园以发展性评价思想作为指导,尊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重视婴幼儿需要的满足,以教养细节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基点,坚持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引导教师思考教养细微行为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并不断完善自身行为,提高教育素质。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多维发力 全方位支持婴幼儿健康成长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2025-03-31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婴幼儿早期教育探索与实践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